“反哺”家鄉圓了古鎮青年的漂泊夢
日期:2016/12/14 10:13: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位於麻城舉水河東的千年古鎮閻河,近年來一手抓特色經濟,一手探多元發展之路。憑著“一紅一綠興產業 創建和諧富裕新農村”的發展理念和優良的投資環境,吸引著眾多青年才俊“反哺”家鄉,讓千年古鎮煥發新姿。
清水管裡流
出麻城市東門大橋,車行不到10分鐘,就到達閻河鎮,30年前,這裡的村民就因種植胭脂桃、青梨和蔬菜,率先致富。但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熱,在家守業的人越來越少,“十裡桃花”慢慢凋零。
住在這裡的老人和小孩,依然吃著家門口水塘裡的水,一到夏季,人畜共飲,水變渾濁,特別不衛生。鲫魚咀村的青年黨員曾移軍在外闖蕩多年,每次回鄉,看到這一現狀,心中總是不安。
在村支書的召喚下,2010年5月,曾移軍毅然放棄了在浙江台州灣大酒店當主管的優厚待遇,踏上回鄉創業之路。第一件事就是承包自來水廠,他掏出全部積蓄,投資50多萬元一口氣購買了消毒機、管道和配套設備。當年12月,葉家灣就有130多戶居民吃上了純淨的自來水。
“好事”也能傳千裡,憑借著優良的水質、熱忱的服務,兩年時間裡,自來水歡快地流進了全鎮1萬多戶人家,也流進了五保戶老人的心田。
飲水思源,致富不忘濟貧,曾移軍先後免費為20多個五保戶、殘疾人家安裝自來水,並承諾永遠不收他們一分錢水費。每年春節,他總是買一頭豬,拉上一車水果,悄無聲息地送去鎮福利院,連飯都不吃一口。
引來了花開之水,就不愁無碩果壓枝。2012年,曾移軍成立了農業生態發展有限公司,發動村民種植新品種大紅桃和本地九孔蓮藕,成功注冊“大紅桃” “九孔蓮”商標,光榮地當選為該鎮工商聯副主席。
樹上結精油
“不承包、不租賃、不買斷,讓農民永遠不喪失土地,讓老百姓終身受益。”村民不投資一分錢,拿著土地股權本,就可年年分成,如果不是村支書毛家明想出的這個“金點子”,石橋垸村的村民只能守著一片片荒山發愁。
否定過去的土地流轉模式,用土地入股,吸引9大股東投資500多萬,發動周邊六個村種植油茶2000多畝,成立閻河鎮綠海油茶專業合作社,爭取國家扶持資金100多萬……要不是毛家明一張利嘴和巧嘴,不是他真心為老百姓謀福利的實干精神,又怎麼會得到如此多成功人士的信任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
大家都知道,茶油被稱作“東方的橄榄油”,近年來,國際糧農組織已將其列為重點推廣的健康型食用油,在歐美、東南亞地區成為搶手貨,所以種植油茶前景十分可觀。但油茶樹需要五至七年才能進入盛產期,這期間,農民在自家地裡干活,參與茶園的管理,都可得工錢,以後采摘的茶子,根據市場價格賣得的錢,按農戶和股東各得49%的比例結算,其余2%用於村裡的公益事業建設。
三年過去了,部分茶樹苗已有膝蓋那麼高,並且還掛了果。看到滿山長勢良好,無雜草的油茶地,石橋垸村的青年股東毛利兵說:“我雖然投資了300萬,但一點也不著急,因為村民都入了股,這錢一定能收回來!以後,我還要在這裡建觀光園,辦農家樂喲!
日子有奔頭
大周塆的村書記李慶星靠養母豬發家致富,但他致富不忘鄉親,積極發動全村在家勞動力養豬,發展養豬戶100多家。並大興獎勵政策,每喂養兩頭子豬以上的農戶可免費到他家領養一頭小豬。在他的帶領和科學指導下,該村村民年收入最高達8萬多元,最低也有上萬元。
在外地創業的70後老板周建兵,聽說了家鄉的好政策之後,馬上拿出100多萬底墊資金,幫村裡搭建起30畝的大規模養豬場,提前實現“萬頭豬廠”的夢想。
周建兵還無償為村裡建村部,捐資挖塘,修建1.5公裡的水渠,引上游的水為村民灌溉農田,又拿出16萬多元用於該村新農村公益事業建設。
在他的帶動下,該村“發展顧問”青年黨員周俊,也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積極為村裡爭取國家項目資金,更換三台舊變壓機,讓村裡的水電網改全面“升級”。
有水有電,還有自辦的灰沙磚廠,閻河鎮的新農村如火如荼地建起來了,腰包漸鼓的村民們潇灑地告別老房子,住進了一排排漂亮的三層小洋樓,出門就是寬敞的水泥路,荒山變成了綠海和工廠,村民們臉上掛滿笑容,他們說,今後的日子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