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遙古城 行攝中的古韻味
日期:2016/12/14 10:33: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歷史的巷陌中生活,在滄桑的城牆上牧歌,在深深庭院裡穿越夢回,在散落於古城中的文化遺跡裡感懷遠古的神韻。
一磚一瓦、一檐一壁,訴說著滄海桑田的歲月痕跡,記載著昔日文明和繁華的故事,這就是平遙,一個可以讓你思緒神游的地方。
這是一座封閉的城市,來往於此的游客都會被她依舊完整的城市格局所震撼:站在高高的城牆上,俯瞰古城的全景,眼睛仿佛可以穿破時空,看到歷史故事就在眼前上演。
歷史不會隨風而去,時光也不會掩蓋她曾經的繁華與喧囂,一切的一切早已烙印在這一磚、一瓦、一樓、一樹上,等待著你的目光和思想與它交匯。
留存下的一切足以讓世人所震撼,但平遙卻並不因此受寵若驚。日落而出,日出而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她的底蘊足以抵擋現代文明的喧嘩與騷動。
方正的城牆,厚如二千七百年時光的牆,重檐歇山頂的城樓,風水科學兼得的甕城,書寫著平遙的威儀。深牆窄院,重門小窗,透露出平遙的謹慎。
快節奏的發展下,中國的城市已變得愈發趨同,熙攘的生活掩蓋了本質的純真。深宅大院,曾是這個城市最真實的過去,凝聚著大宅世家的戀家情懷。
在城市逐漸洋化的今天,平遙古城,還依然恪守著曾經的回憶。
古巷間經過,你會發現一道道深深的貨物滑過的印痕,它們就像這座古城的一條條皺紋,記錄著古城昔日市井繁華、車水馬龍的盛景,記錄著當年離鄉背景,又從四面八方馱著金錢,馱著喜悅,馱著淚水與幸福山西人的驕傲。
曾經貧瘠曾經擁擠的平遙,沒有爭奪、沒有撕殺,而是用智慧和誠信開創了民間機金融的先河,撐起了十九世紀清王朝經濟生活的半壁江山。
平遙的建築是內斂的,而他的胸襟是博大開放的,所以才商賈雲集,財源滾滾,富可敵國。民間有句俗語:“山陝一大怪,房子半邊蓋。”平遙古城民居單坡內落水的形式就是如此。
在素有經商傳統的平遙人眼裡,水為“財”,四周單坡屋面圍合的庭院起著“聚財”的作用,一旦下雨能做到“四水歸堂”、“肥水不流外人田”,還可利用院內的大缸盛裝雨水,防火滅災。
(編輯: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