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廣州市出台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規定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

廣州市出台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規定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

日期:2016/12/14 21:29: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記者8日從新聞發布會獲悉,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規定(草案)》(下簡稱《規定》)。
  該《規定》的出台旨在加強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規范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管理和利用,配合廣州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
  《規定》明確了各級政府在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方面的責任,建立編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名錄制度和調整程序,編制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專項保護規劃,明確保護范圍和控制地帶,規范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展示與合理利用。
  廣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對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自2007年起開始啟動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以來,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2008年編輯出版《海上絲綢之路廣州文化遺產》;對廣州列入申報的6處史跡(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編制專項保護規劃,按規劃做好對文物本體的保護,並根據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要求做好對周邊環境的整治工作;在2014年啟動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立法工作。
  為提升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廣州通過“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文化遺產日”等各種活動向公眾宣傳廣州海上絲綢之路遺產;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通知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要求,准備申報材料。並在2011年,根據專家建議,選出三類6處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第一類是包含海外文化因素的考古遺存,有包含秦漢至民國共13個歷史時期的文化遺存南越國宮署遺址和嶺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隨葬品最豐富的漢代石室彩畫墓南越王墓。第二類是宗教文化史跡,包括見證了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歷程的光孝寺、歷經1300余年的懷聖寺與光塔以及10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來華傳教的阿拉伯先賢賽義德艾比·宛葛素陵墓的清真先賢古墓。第三類是港口碼頭史跡。以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中國唯一完整保存下來的官方祭海神廟南海神廟及古碼頭為代表。
  廣州在2013年底正式成立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小組,目前包括編制保護規劃、保護管理規劃、立法、研究和宣傳等各項工作都正在推進中。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