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舊木箱折射出一普人的付出

舊木箱折射出一普人的付出

日期:2016/12/14 11:20: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走進首都博物館文物庫房,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整齊碼放在庫房回廊裡的數以百計的舊木箱。木箱都是空的。

  首都博物館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負責同志介紹說,那都是原來館裡裝存待建賬文物的舊木箱。

  首博新館建成開放於2005年,但由於新館文物庫房面積有限,很多文物仍存放於館外庫房,這部分文物主要由文物總賬管理部暫管。由於首博館外庫房工作環境比較差,不具備開展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的技術條件,很多整箱包裝的文物需要運回新館,經清理後再開展普查工作。首博文物普查員們的工作流程具體包括:文物從館外庫房整箱裝車搬運至新館;到新館後分別拆箱,裝箱文物依照原始賬目逐一清點核對;對拆箱文物進行賬目完善工作,逐一登記建賬,同時采集文物基本信息;文物信息采集完成後完整、有序無誤地移交藏品保管部進行妥善保管。由於首博存於館外庫房的文物比較多,因此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環節比較瑣碎,流程復雜,勞動量非常巨大。目前對這部分文物的清理、建賬及信息采集工作已基本完成。
舊木箱無言,卻透射著首博人一普的付出和成就。

  北京市文物局關於各單位開展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下發之後,為便於統籌協調、統一管理,快速高效開展普查工作,首博於2015年1月4日成立了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因文物總賬管理部是首博館藏全部文物賬目及資料信息管理的職能部門,總賬部參與此次文物普查涉及的文物賬目建立或完善、文物數據信息采集、數據信息登錄上傳等普查工作的全部流程環節,同時負責進行藏品數據查遺補漏及數據審校等工作,並根據北京市文物普查辦的要求適時配合開展校驗考評工作,故首博將此次文物普查的辦事機構設在文物總賬管理部。主管藏品保管與藏品賬目管理的副館長擔任首博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主任。

  為保證一普工作順利開展,首博進行了細致的准備。

  首先與服務商就文物數據信息采集的合作方式進行持續溝通與商討,根據首博的具體情況,將雙方合作方式確定為:由首博工作人員負責具體文物數據信息采集工作,服務商為首博提供必要的文物數據信息采集設備,同時應首博要求參與文本信息數據導入、技術咨詢服務等相關工作。2015年3月底,首博與服務商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簽署了《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采集服務協議》。

  按照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文物局關於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的總體部署和時限要求,根據館藏文物的具體情況,首博研究制定了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詳細的計劃方案和實施步驟。

  記者進出庫房時,均在設置於庫前區的安保部辦公室進行登記,並接受了安保部工作人員的嚴格安全檢查。據介紹,為確保文物普查期間館藏文物的絕對安全,文物總賬管理部、藏品保管部會同安保部,經商討研究,專門制定了《首都博物館文物普查安全工作方案》。《方案》從進庫工作人員管理、庫房工作、賬冊管理、數據管理等方面規范了首博一普期間的文物安全工作。

  為確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務,首博人事部門還從其他業務部門調集人員力量約20人支援文物普查工作,並由保管部、總賬部負責對上述人員進行了有關文物操作、數據采集工作的培訓與指導。

  根據首博庫房人員及藏品保管的具體情況,結合每日工作量,搭建了10個文物信息采集工作組,人員安排到位,確保文物信息采集工作盡快啟動。

  2015年3月4日,首博召開可移動文物普查動員大會。時任書記郝東晨作動員講話,主管普查工作的副館長作具體工作部署。會後,首博的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會戰全面打響。

  其實,早在2011年5月,首博保管部就承擔了國家文物局委托的“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項目標准與規范”6項基礎標准(文物認定、文物分類、文物定名、文物年代、文物計量及著錄說明)的制訂,這是一普立項前期的基礎工作。同年9月,《國有可移動文物普查標准與規范匯編》印制。一普工作正式開展以來,受國家文物局委托,首都博物館還承擔了《館藏文物登錄規范》行業標准修訂等工作。

  北京市文物局相關領導對首都博物館的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高度重視。2015年3月17日,舒小峰局長、劉超英副局長專程來首博聽取文物普查工作情況匯報。匯報會上,舒局長指示要求首博將原定的文物普查的工作預期提前,確保在2016年普查工作的全面完成。2015年4月,北京市文物局向首博下發了關於對館藏銅質錢幣數據進行采集錄入的通知文件,將首博普查工作的范圍擴大,要求首博開展相關工作。首博根據市局要求,將館藏錢幣中的75萬件納入此次普查工作總量中。

  普查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錢幣數量龐大,清理難度大,需要細致認真反復核對,確保數量盡可能不出現誤差。

  據首博藏品保管部負責同志介紹,截至目前,保管部所藏民俗、近代史、石刻、絲織品雜項、家具、銅器、契約類文物已基本完成普查任務,這些庫房的普查人員與文物總賬部的工作人員一起,已經全面投入到首博舊藏3萬余件銅雜藏品的的清理、建賬和其他信息采集組的普查工作中。相對於已經建賬的藏品,此批舊藏銅雜需要根據原有裝箱單進行數量核對、鑒定(定名、定級)、拍照、測量、稱重、制作模板並填寫等,工作量更大。工作組人員團結一致,目前進度可喜。保管部玉器、書畫、佛像庫、陶瓷庫、金銀器與錢幣等文物庫房因藏品量巨大,仍在進行本庫房文物普查工作。

  按照計劃,首博將在2015年年底,完成館藏20萬件文物(除錢幣文物外)的基本信息的平台登錄、上傳工作。具體包括:約8萬件賬目健全文物的圖片、重量信息采集工作及該8萬件文物全部信息數據的上傳工作;約5萬件賬目待完善文物的建賬、13項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圖片采集項除外)及數據上傳工作;7萬件乾隆大藏經版文物的建賬、基本信息采集及數據上傳工作。2016年1月至8月,首博將陸續完成前述5萬件賬目待完善文物的照片采集及上傳工作。2016年年底前,館藏20萬件文物(除錢幣文物外)的完整信息全部核對、登錄上傳完畢,首博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總體完成。

  目前,首博的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正按上述既定方案,穩步推進。

  首都博物館可移動文物普查辦公室負責同志談到,文物藏品的科學、合理、有序、規范、安全化管理是博物館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博物館承擔藏品展示、教育、研究及保護利用等各項社會職能的前提和基石。首博借助此次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可移動文物普查這一有利推手,舉全館之力推進藏品與賬目管理的規范化工作,首博有信心,也勢必在客觀上將首博的藏品收藏、保管水平提升至一個新的水平和高度。經過兩年時間的全面梳理,至2016年文物普查工作結束後,首博的館藏文物數量將有更為科學、精確的統計結果。可以說,可移動文物普查全面提高了首博藏品梳理工作的進度,為首博藏品和賬目管理規范化、有序化目標的實現起到了積極、重要的促進作用,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來源:國家文物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