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馬背上的文物保護隊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馬背上的文物保護隊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日期:2016/12/14 21:33:3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內蒙古錫林郭勒大草原神奇而又古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後確認,錫林郭勒盟境內有古生物恐龍化石群,舊石器晚期人類居住洞穴,青銅時代的巖畫群,漢唐時期古遺址、古墓群等1148處文物古跡,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自治區級保護單位26處,旗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余處。
  錫林郭勒盟的文物保護,可謂任重而道遠。因為專業文物保護人員極為短缺,古遺址遭破壞、古墓葬被盜掘的現象時有發生。面對這種困境,錫林郭勒盟文化部門積極探索文物保護的新天地。2010年7月,阿巴嘎旗牧民把舉報電話打到錫林郭勒文物部門,稱有可疑人員進入阿巴嘎旗古化石地區。錫林郭勒文物部門從這次的牧民舉報中得到啟發:專業文物保護人員雖然很少,但牧民卻遍布整個錫林郭勒大草原,把有文物保護意識、有責任心的牧民組織起來,讓他們參與到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中,就等於為文物犯罪分子織就了一張“天羅地網”。
  2011年初,經錫林郭勒盟文物部門報請,錫林郭勒盟盟委、行署批准以及在內蒙古文物局指導下,成立了獨具草原特色的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錫林郭勒盟文物部門成立馬背文物保護總隊,13個旗縣市(區)分別成立馬背文物保護分隊,各級文物保護部門選擇責任心強、素質較高、有一定文物保護意識的農牧民為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經過幾年的發展,目前全盟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已達179名。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以流動的形式,不定期地對田野文物進行管護,同時還向周圍農牧民群眾進行文物保護宣傳,從而形成了群防群保、上下溝通的保護局面,文物保護監管網絡逐步健全。
  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是文物保護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錫林郭勒盟盟委、行署為所有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配備了棉大衣、雨衣、手電筒等物品。2015年,又為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每人交納20萬元的人身意外保險。對在文物保護工作中恪盡職守的隊員和對舉報破壞文物及盜竊文物有功的隊員還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
  活躍在錫林郭勒大草原上的近200名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個個都是文物犯罪分子的“克星”。據錫林郭勒盟文物局副局長莊永興介紹,自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成立以來,累計接到隊員報案100多次,經各地文物部門核查的文物類案件達70多次,文物被盜損害案件20余次。據統計,根據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提供的線索和信息,文物主管部門先後制止了一些企業施工中破壞金長城、古墓葬、古建築;公安機關成功追回被盜文物300余件,其中國家一、二、三級文物達100多件;抓獲文物犯罪分子10余人。
  內蒙古正鑲白旗伊和淖爾墓群曾入選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消息傳來,整個內蒙古考古界為之精神一振。這座北魏時期的古墓葬之所以能夠保護下來,其首功當屬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圖們。2013年初冬,伊和淖爾蘇木牧民圖們發現自己的牧場內有可疑跡象,他第一時間向旗、盟兩級文物管理部門報告,自己則堅守在現場。當文物、公安等有關部門的執法人員趕到現場時,驚出一身冷汗:盜洞和墓葬的距離已經不到一米。
  2013年底和2014年初,鑲黃旗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先後兩次報案稱有可疑人在草原上盜挖,經文物部門確認為盜墓案件。由於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的及時報告,該墓區沒有被破壞,公安部門現場收繳一批發電機、三輪車、抽水機等作案工具,使珍貴的文化遺產免遭損失。
  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在錫林郭勒大草原上家喻戶曉,成為一名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隊員是許多牧民的向往和追求。莊永興說,牧民是草原的主人,而很多古墓葬、古遺址就在牧民家的草場內,一旦牧民保護文物的積極性迸發出來,將使得文物破壞案件大幅減少。近期,東烏旗、西烏旗、阿巴嘎旗等地的許多牧民打電話到文物部門,在報告他們居住區內一些古遺址、古墓葬情況的同時,要求加入馬背文物保護隊(長城保護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