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泉會議會址

羅泉鹽神廟

羅泉鎮繡樓
據《資中縣志》記載,羅泉古鎮已有 1700 多年的歷史,據《鹽法志》記載“資州羅泉井,古廠也,創於秦”,至清雍正七年設立資州羅泉分州府,轄今仁壽、威遠、資中等三個縣。古鎮依山傍水,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畔連綿蒼翠的群峰狹谷之中,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也是中國的100個千年古鎮之一。
羅泉鎮的聞名得於清朝中期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商賈雲集,熱鬧異常。如今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余眼,所產的井鹽於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
羅泉古鎮的旅游特色在於“清、幽、古、奇”,清是指山色秀麗風光優美,整個古鎮景色給人以清麗脫俗之感;“幽”是指清幽、幽靜,使游客產生一種“到此渾忘塵俗事,閒游宛聽佩環聲”的超凡脫俗、洗滌心靈的感慨;“古”是指古老傳說、古老風俗、古老建築等,讓游客感受羅泉古鎮濃厚的文化底蘊的神奇魅力;“奇”是指羅泉古鎮有別於其它地方的不同文化、飲食、風俗、比如:豆腐、龍燈表演、川劇座唱、盤破門武術等。
羅泉古鎮是我國歷史上明、清時期典型建築風格的一個縮影,真實記錄了傳統建築風貌、優秀建築藝術和原始空間形態,是川內乃至全國獨具特色的古鎮之一。古鎮歷史建築規模3.2 萬平方米,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建築風格,其中明、清建築 1.1 萬平方米,民國建築2.1 萬平方米。古鎮稱“五裡長街”,全是竹、木、泥串架結構的繡樓騎店鋪式的青瓦建築,雕梁畫棟,翹角飛檐,青石板鋪成的街面,自然構成了一條昂向東、悠悠游蕩的“蛟龍”。羅泉原有九宮一寺八廟,現存的景點有鹽神廟、城皇廟、鼎興宮、萬壽宮、東岳廟、革命紀念地羅泉會議會址、繡樓、四合大院以及古民居。九宮一寺八廟總體布局按“龍”的形態點綴得恰到好處。另外,還有古鹽場場地和遺址可參觀。
清晨,品一杯古鎮上泉水沏的早茶,坐在當街的籐椅上,靜看古鎮在薄霧中漸漸醒來,回憶塵封已久的往事;探尋鎮上人家的天井,看檐上的野草和壁上的青苔,仰望天井上面飄過朵朵白雲的藍天;從小巷漫步拾階而上,回望古鎮的翹角飛檐,無不精巧瑰麗,自己的心也浸染在古鎮悠遠的歷史中,感受到那種都市裡久違了的恬淡情懷。
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十彎九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閒。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樸實、憨厚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僅五裡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隨意走進一家茶館,叫來一杯碗蓋茶,聽老人們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鎮上的老人會為你說起鹽神廟,因為它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
一座小橋橫跨河上,橋頭上雕刻有栩栩如生的龍頭。游客來到古鎮,還可以品嘗美食—羅泉豆腐。羅泉豆腐細嫩好吃,原因有三條:一是這裡的井水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用這樣的水做出的豆腐細嫩、營養好;二是這裡仍然保持用石磨磨制豆腐的傳統方法;三是這裡的豆腐是用鹵水點制的,不用石膏點制。街上有幾家老板制作的特色小吃—豆腐包子很有名。小而薄的豆腐塊,在一側劃一小口,塞入肉餡後,放進油鍋裡炸熟後,是香味飄飄。古鎮豆腐是游客購買首選,成為游客饋贈親友的地方土特產。羅泉鎮政府提供
成都8月2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