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曾經辦公居住的古建築房屋 為木結構房屋抗震極強
日期:2016/12/15 1:30:4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康有為,又名祖诒,字廣廈,號長素(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性別男,身高約合現今1.7米,中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廣東佛山市南海丹灶蘇村人,人稱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並致力於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現代社會的國教,曾擔任孔教會會長。
康有為舊居,泰興路上的康有為青磚故居重新熱鬧起來,房產中介帶著一批批客戶前來看房,此處名人舊居正待價而沽。“康有為的故居也要賣了?”聞訊的不少市民表示不理解,畢竟康有為故居所在的中華新村門口,幾年前由靜安區所立的“康有為海上歸隱處”銘牌的光澤還沒有褪去。
一夜之間,上海很多房產中介商都打出了“出售康有為故居”的招牌,目標都指向泰興路新閘路交界的康有為歸隱處。本報記者昨天暗訪了一家名為“德佑”中介,業務員張先生向本報記者介紹,他們所售的4層小樓就是康有為本人當年住過的地方。“院子旁邊有幾棵廣玉蘭,這就是康有為親手種下的。康有為1914年開始曾租住在今天中華新村的前身辛家花園。康有為很喜歡這個地方,一住就是8年。據銘牌上介紹,康有為常在園中吟詩作畫,潑墨揮毫。1917年,他的60壽宴在此處舉行,其名著《廣藝舟雙輯》也在這裡完成。後來這裡的建築格局雖有改動。
現在也被公開兜售,這引發了很多市民的熱議。記者昨天在現場采訪時,遇到幾個游客在“康有為海上歸隱處”的銘牌前拍照留念。當聽說房產中介正在兜售“康有為故居”,他們覺得很不可思議。“據我所知,康有為在全國留下的遺跡並不多,為什麼不能好好保護,要這樣賣來賣去呢?”其中一位郭先生對記者表示。 一位老住戶告訴記者,現在院子內的一些青磚房子是1930年代建造的,由於環境與康有為居住時已經發生了不小的改變,所以至今並不是文保單位,只是在幾年前被認定為旅游線上的一個景點。而名人舊居保護專家、同濟大學著名教授阮儀山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不是文保單位,那按照相關法律規定,房東出售房屋並不違法。
所以法律根本無法阻止銷售。與康有為歸隱處同屬“靜安區名人名居文化游A線”一個景點的新閘路1316弄慈孝邨書畫名家黃葆戉的舊居,也只有景點之名,卻不是文物保護單位,屬於可售之列。中介商也打出“做黃葆戉鄰居”的招牌。 辛亥革命後,康有為於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復辟。作為保皇黨領袖,他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1917年,康有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軍閥張勳發動復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