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曾經居住的古建築故居得不到保護 預被拆除
日期:2016/12/15 1:30:4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曾經的蔣經國長春琉璃瓦舊居位於今天的裕華園對面,准確的位置應該是康平街與新華路交會處的一座大院內。“老齊”說:“我是在閱讀《蔣經國赴東北的歲月》一文中,知道這裡是蔣經國在長春舊居的。”
1945年10月7日,國民政府外交部東北外交特派員公署由主任秘書胡世傑率領一批主要工作人員,由重慶白寺驿機場起飛,經過北京時住一宿,10月9日作為先遣人員抵達長春。這批到達的人員是為蔣經國和熊式輝來長春,為國民政府與蘇軍駐東北全權代表馬林諾夫斯基交涉有關東北交接事務打前戰的。從到達長春後的第二天起,東北行營前進指揮所遷往長春的原“滿洲炭礦株式會社大樓”(簡稱“滿炭大樓”)。
蔣經國1910年4月27日出生於浙江奉化。蔣介石之長子。字建豐,譜名經國,又名尼古拉。一二”反革命政變以後,蔣經國發表聲明,聲討蔣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寧格勒托瑪卡紅軍軍校學習。1935年,蔣經國在蘇聯與礦場女工芬娜結合,芬娜後來改名叫蔣方良。蔣經國跟隨當時國民黨政府的行政院長宋子文赴蘇聯談判,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抗日戰爭勝利以後,蔣經國被任命為東北行營外交特派員。此後,他一直控制“三青團”,成為國民黨一個派系的首腦,是他父親的得力助手。
蔣經國離開長春。1945年12月,蔣經國的東北外交特派員公署工作人員重返長春,原來用做外交特派員公署辦公地點的偽新京市長官邸已遭破壞,無法使用。當時正值冬季,而居民們卻無取暖用煤,因此他們紛紛來到原日本人居住區,將那裡的門窗、地板、天花板,甚至榻榻米等物取回,充當燃料。 在偽滿新京市公館遺址東西兩側日本人當副市長時的兩個官邸,也住著省軍區的高級領導。” 但於祺元並沒有說明這棟建築曾是蔣經國在長春的舊居。“日本投降後,我曾在這裡住到11月末,當時這裡和長春市其他地方一樣均由蘇軍管制,這裡的住戶可以自由出入,非住戶是不允許進來的。蔣經國作為特派員,並不常住長春,他的主要活動地點應該是東北琉璃瓦行營。”於祺元回憶。
根據於祺元的描述,這座建築原來的正門在新華路一側,石砌圍牆,隔牆可見院內樹木。建築物共分三部分,為磚石混凝土結構,外牆面砌青石。建築風格是歐風別墅式平房。牆壁鑲有一米左右的木牆圍,隔音效果好。台球室為半地下,要下六七級旋轉樓梯才能進入,還帶有酒吧,四周有沙發椅,舒適而安靜。主體建築的南北兩側有兩座大小相同的別墅,靠雨搭與主建築相連,並可從兩側進入。南側別墅給日本人擔任的副市長居住,北側留給市長用。
琉璃瓦院內是一個寬敞的停車場,玄關前有一個大花壇。整個前院為水泥地面,後院為園林式花園,種有各種花木。從大宴會廳後面的玻璃門經過平台可以進入後花園,園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噴水養魚池,養著各色錦鯉。前蘇聯駐軍司令官馬利諾夫斯基上將(曾任前蘇聯國防部長、元帥)和衛戌司令官加爾洛夫少將等常來此做客。:“原偽新京特別市市長公館復原重建工程竣工。”同時,還標注了這則新聞的出處:長春市規劃局規劃編制處;發布時間為2009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