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巖畫 確為2016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唯一項目
日期:2016/12/14 11:09:4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專家在花山巖畫現場進行巖畫病害調查及保護方案設計
游客在花山巖畫下用手機拍攝留念
首例巖畫遺產申報項目 花山巖畫確認申遺
享有“世界的花山,人類的遺產,中國的奇跡,民族的瑰寶”美譽的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被正式確認為2016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唯一項目。這不僅是我國第一例巖畫遺產申報項目,也是亞洲地區代表性的巖畫遺產申報項目。今年6至7月間,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將進行終審表決。花山巖畫申遺項目一旦成功,將實現廣西沒有世界文化遺產的“零”突破,也將填補中國沒有巖畫類世界遺產的空白。
花山兒女巖畫情
花山巖畫位於廣西寧明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幅巖畫寬約172米,高50米,面積達8600平方米,可數圖像1900余個,包括人、馬、狗、刀、劍、銅鼓等,是世界單幅體量最大的一處巖畫,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它至今還有許多無法解開的謎:巖畫所表達的內容是什麼?這些圖像是怎麼畫上高聳陡峭的巖壁上的?
“早在1988年,寧明縣就已著手修建了花山巖畫保護站,正式拉開了花山巖畫保護序幕。”與花山巖畫保護工作打了25年交道的寧明縣文物管理所所長朱秋平說。
寧明縣備加珍視花山巖畫這一文化瑰寶,通過舉辦花山國際文化節、三月三駱越王節、九月九駱越感恩節、全國攝影大賽等活動,讓世界了解花山。2015年以來,寧明縣成立花山申遺青年志願服務隊,組織文藝隊到花山巖畫申遺區各村屯巡回演出,激發廣大群眾支持參與花山申遺。
甘敏是“花山拳”的傳承人。“花山拳”拳術起源於春秋戰國至東漢時期,原先是寧明縣明江流域壯族先民用於狩獵、抗擊入侵的搏擊術,如今加入了花山巖畫元素改編而成。在甘敏的帶動下,全縣有4000多人練習“花山拳”,助推花山巖畫申遺。
寧明縣人社局退休干部、山地自行車愛好者趙小強帶領的4人組合團,連續3年先後騎行到湖北、海南、貴州等地,宣傳花山巖畫保護。
寧明縣退休干部、縣山歌協會主席甘紹耿帶領山歌協會會員們創作了1800多首花山民族文化山歌,編寫山歌專集,組織山歌手參加花山巖畫申遺山歌比賽。
凝心聚力為申遺
早在1999年,寧明縣投入200萬元資金啟動了花山巖畫申遺工作。2004年11月,花山巖畫被國家建設部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2006年12月,進入國家文物局《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重設目錄;2009年12月,花山巖畫保護工程正式開工;2012年11月,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再次入榜國家文物局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5年1月,被確認為2016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唯一項目。
廣西先後出台有關文件和通知,使花山巖畫獲得了法律保護。現在,花山巖畫已開展了16個保護工程項目和課題研究項目,並探索出了一條巖畫搶救性保護和長期治理相結合的新路子。遺產申報區配套項目建設,已經完成了花山巖畫第三期保護工程並通過了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評審驗收;建設觀景平台和花山巖畫觀測站,加固駁岸並恢復植被,建設江濱申遺公園,完成花山巖畫博物館項目立項、環評登記、土地預審、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項目選址等……目前,寧明花山巖畫保護和申遺工作累計投入經費1.5億元。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