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柏樹林古建築3天內多次復燃 相鄰建築被殃及

柏樹林古建築3天內多次復燃 相鄰建築被殃及

日期:2016/12/15 1:21: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東木頭市與柏樹林十字一座古建築,“生於”解放前的它,近3天不斷經歷著大火的襲擾,昨日清晨,第三次火災過後,無人知道,它是否能繼續“活”下去。

 
  不能破拆滅火

  古建多次復燃

  昨日上午8時許,3輛消防車再次趕到東木頭市與柏樹林十字西北角的建築旁,在樓宇間形成的“天井”裡,正冒著火光,起火的建築,是一棟土木結構的老式建築,有二層五間房。

  附近居民說,從4月12日起,這已經是消防隊第三次來這裡滅火。

  4月12日晚9時左右,這裡第一次冒起滾滾濃煙,附近一家正營業的火鍋城因為擔心火勢引過來,疏散了顧客,由於進院子只有一條三四米寬的通道,消防車無法靠近,只能鋪設水帶撲救。據當時參與救援的消防戰士回憶,經一小時左右撲救,火勢得到控制,但由於建築多采用木制結構,有人說,這是古建築,不能進行破拆滅火,一些暗火仍存在木質內,即使火勢控制後,現場仍不斷冒煙。

  附近居民說,4月13日晚,該建築再次燃起大火,經救援火勢得到控制,昨日上午該建築再次復燃。

  在現場,雕刻動物及風景圖案的木門周圍已被燒成木炭,房梁上的橫木幾乎全被拆下,樓體,除部分木質完好外,其余均被大火及水侵成黑色。

  社區居民多次反映

  未有結果

  昨日,記者分別與碑林區柏樹林街道辦、西安市文物局等部門取得聯系,但由於昨日是周六,工作人員均表示對於這棟建築的歷史等並不知詳情。

  據了解,發生火災的這座建築屬省工商聯,二層土木結構。

  一名張姓陝西省工商聯退休人員說,解放前便有這棟建築,屬清代至民國之間的建築,上世紀八十年代省工商聯搬離後,這裡便閒置,由於屬於傳統民居建築,有一定文物價值,該建築遺址保存至今。

  目前,這棟建築四面環繞高樓,火災過後,相鄰的建築也被殃及。有十余戶居民家的窗戶及少量家具受到損失。

  居民表示,很早以前,他們發現這棟古建築存在安全隱患,曾向多次向省工商聯及相關部門反映此事,但始終未得到有效治理。

  據了解,火災原因目前仍在調查中,有居民反映,附近飯店及居民用電的線路,經常圍繞起火的這棟傳統民居建築,不排除起火與電路老化有關。

  而這棟古建築是否將被拆除,西安市文物局一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需要實地調查後,才能給出結果。

  傳統民居建築

  保護存隱憂

  昨日,西安市文物局工作人員表示,2004年,西安對城牆以內的傳統民居進行了一次非常詳盡的普查,結果顯示具有保留價值的傳統民居僅剩下24處,而且生存狀況十分惡劣。這些民居具有重要的人文與科學價值。傳統民居出現如此境況的原因很多,房屋所有權不清和民居保護缺乏法律依據。如有的傳統民居院落保存較好,主要建築均在,但它已是第三代人居住,分給幾個兄弟,人口一多,改建、添建情況嚴重。同時,《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對民居保護均無明確規定,對住戶的拆除、改建沒有約束。

  西安市消防支隊的消防工程師表示,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間,如果發生火災,木制古建築極易出現“轟燃”是古建築防火的難點。西安有大量古建築,多以木結構為主,以磚、瓦、石為輔,耐火性能較差、火災荷載遠高於現行的國家標准所規定的火災負荷量。他建議,西安應對以木結構為主的古建築實施外表噴刷防火塗料,使其形成一層阻火保護膜,並對古建築內部可燃物材料進行阻燃設計,降低木材燃燒性能,增強民眾的防火意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