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古鎮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研究
日期:2016/12/14 10:18: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摘 要:楚雄姚安縣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其光輝的歷史、官文化以及古建築等都具有極高的文化藝術價值,在面臨開發之際,如何協調開發與保護兩者之間的關系面臨著巨大挑戰。在生態旅游和旅游循環經濟研究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通過產業生態學理論來研究旅游的開發與保護。本文通過運用產業生態學和旅游產業生態化的相關理論研究光祿古鎮的開發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以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光祿古鎮 ;循環經濟; 開發;保護
一、旅游產業生態學理論分析
1.1 旅游產業生態學的概述
隨著旅游對世界的影響越來越明顯,環境質量和旅游業的未來已經受到廣泛關注。1992年裡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全世界所接受,通過了《21世紀議程》。隨著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深入,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生態旅游發展迅速,隨後國內外學者開始運用循環經濟理論來研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旅游循環經濟研究 。近年來一些專家學者開始投身於運用產業生態學理論來研究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未來幾年旅游產業生態學研究將成為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新領域〔1〕。
1.2 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內涵
所謂產業生態化,是指產業依據自然生態的有機循環原理建立發展模式,在產業之間形成類似於自然生態鏈的關系,從而達到充分利用資源,減少廢物產生,循環利用物資,消除環境破壞,達到提高經濟發展規模和質量的目的〔2〕。產業生態化的實質或者說其根本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能夠促進和實現經濟系統與自然生態系統之間物質、能量和諧流動的產業體系〔3〕。旅游產業生態化就是旅游產業的各個環節以生態系統的方式相互連結,通過價值鏈接、耦合共生和內外交換等等作用機制而形成的復雜的共生系統。旅游產業生態化是一種縱向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旅游企業等其他旅游活動的所以參與著之間的有機的生態化連結,使得旅游活動產生的不良影響在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內部得以消化,達到資源環境的保護、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等目的。
1.3旅游產業生態學的意義
1.3.1促進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與實踐
1992年裡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全世界所接受,通過了《21世紀議程》。隨著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深入,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生態旅游發展迅速,隨後國內外學者開始運用循環經濟理論來研究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旅游循環經濟研究,近年來旅游產業生態化研究開始得到一些學者的重視。旅游產業生態學在研究旅游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融入了許多新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對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方法指導,它無論是在微觀上還是在宏觀上都提出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通過將產業生態學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具體的經濟活動實踐中,將會對實現可持續發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動作用。
1.3.2推進旅游產業集群與旅游循環經濟研究的關鍵問題
旅游產業集群與旅游循環經濟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生事物和研究熱點。隨著對產業集群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大多數集群內幾乎都是傳統工業的從資源、產品、廢物的單向線性發展模式,企業之間分散發展,關聯性不強,忽視了集群內部各企業之間的有機聯系和共生關系,忽視了社會經濟系統和自然生態系統間的物質、能源和信息的傳遞、遷移、循環等規律,致使資源枯竭和生態惡化,因此提出了產業集群生態化問題〔4〕。產業生態學是循環經濟的學科基礎,它為循環經濟提供了實踐上可以利用的工具〔5〕,旅游產業生態學也因此成為推進旅游循環經濟研的重要武器。
二、歷史文化古鎮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目標與原則
2.1產業生態化發展的目標
2.1.1物質能量循環利用
生態系統的基本特征就物質能量在整個系統內部逐級傳遞,循環利用。旅游產業的生態化發展便是通過有效的將旅游供應鏈和物質代謝關系組織起來,形成生態產業群落,使得與旅相關的物質、能量、價值鏈在旅游產業系統內有機的流動並得到循環利用,從而達到協調旅游產業系統內部,優化生態環境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之間的關系,並通過生產技術綠色化實現旅游產業的整體協調與和諧發展的目的。可持續性的產業體系或者說生態化的產業體系。
2.1.2古鎮及其周邊生態環境的優化
旅游環境的優劣不僅會影響游客對旅游區的評價和選擇,而且也是旅游區能否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古鎮及其周邊的生態是一個旅游區內部說依托的小環境系統,是旅游景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旅游區所處的區域環境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是在區域環境系統所影響和控制下的一個生態板塊〔6〕。區域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便是該區域旅游產業的發展與周邊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即通過產業各個環節的相互協調使得生態成本最大限度的內部化。從而達到古鎮與周邊生態環境和協調共生的目的,系統對周邊區域的影響必須在周邊生態系統的承受范圍內。
2.1.3古鎮的物質遺產及其原生態文化得到保護
古鎮是稀缺的人文旅游資源,旅游發展不能破壞古鎮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同時要保護其所依托的當地內蘊深厚的文化,減少旅游活動對當地社區原生態文化的負面影響。古鎮旅游產業必須與當地原有的產業融為一體,旅游商品的生產、旅游接待、服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以生態的方式與當地的產業相融合,避免大規模標准化對原生態的多元文化造成的沖擊。
2.2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原則
2.2.1多樣性原則
根據生態位的原理,由多個種群組成的生物群落,比單一種群的生物群落更能有效的利用環境資源,維持長期的較高的生產力,從而顯示出更大的穩定性。將這一原理運用到旅游產業生態系統中,就要注重多引入不同類型的旅游企業,使它們在系統內形成更多的互補作用,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同質競爭,從而保持旅游產業生態系統的穩定、快速發展。
2.2.2“3R”原則
旅游產業生態化理論是循環經濟研究的理論基礎,旅游循環經濟的“3R”原則(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同樣是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基本原則。旅游產業的生態化發展的實現需要通過新技術、新手段、新方法使旅游產業的作為一個整體可能對古鎮及其周邊產生的生態破壞在系統內最大程度的消除。
2.2.3因地制宜原則
古鎮所處的周邊環境不盡相同,其旅游產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也不一樣,例如姚安光祿古鎮其周邊被農業經濟所包圍,旅游開發處在初級階段;麗江大研古鎮則被商業等服務產業所包圍,其旅游發展水平處於高級階段,不同類型的古鎮其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措施應該有所區別,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3.3歷史文化古鎮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具體對策
3.3.1突出生態理念
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第一步是旅游產業的參與者及旅游地居民觀念的轉變,將古鎮建設為生態化古鎮,首先要對古鎮旅游的所有參與者進行宣傳教育,通過生態理念的灌輸使他們自覺參與到產業生態化發展的進程中來。通過許多細節上的東西例如,生態化的廢物回收系統、生態化的內部交通交通、生態餐飲等使古鎮旅游業的參與者感覺到自己身處在一個生態化的大環境中,並自覺參與到古鎮旅游產業生態化的進程中來。
3.3.2政府為主導
歷史文化古鎮的開發本身就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因為過度市場化會使得經營者只追求眼前利益,唯利是圖,不顧及文物古跡的保護。古鎮旅游產業的生態化發展需要政府從政策的高度確定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戰略地位,制定一系列促進古鎮旅游產業朝生態化發展的規章制度,重點扶持有實力、生態效益良好的企業,並通過在旅游企業間舉辦生態創意競賽等活動鼓勵旅游企業采用生態化的方式為游客提供服務。
3.3.3企業為龍頭
生態化的古鎮旅游業相比普通古鎮旅游業有投資大,收益慢的特點,需要有一家或數家有遠見、有社會責任感、實力雄厚的旅游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通過這些龍頭企業和政府的密切配合,構建一個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框架,使後來的旅游產業企業或個人在生態化旅游產業的大框架下經營,最終達到古鎮旅游產業朝生態化方向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慶雷,明慶忠.旅游產業生態學發凡〔J〕. 學術探索, 2008,〔4〕.
2.胡芬,袁俊.區域旅游產業生態集群的內在機理與培育策略〔J〕.世界地理研究, 2006, 〔15〕
3.朱紅偉,產業生態化理論的演化及發展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2008, 〔5〕
4. 陳永紅,何鵬.基於產業生態學視角的產業集群生態化研究〔J〕. 學術探索, 2006,〔14〕.
5.付沂,產業生態學:過去、現在與未來〔J〕. 生態經濟, 2004,〔11〕.
6.傅伯傑等.景觀生態學原理及應用〔M〕.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
7. 李慶雷,明慶忠.旅游產業生態學發凡〔J〕. 學術探索,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