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貴州石頭寨——隱秘在深山中的石器王國

貴州石頭寨——隱秘在深山中的石器王國

日期:2016/12/14 10:17: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石器王國 藏在群山中的世界
    石頭寨整村整寨不見一磚一瓦,房屋四周用石塊砌牆,房頂以片石為瓦, 室內間隔也以石砌成,院落的牆垣、寨中的通道、村前的小橋、梯田的保坎也都用石頭修築,家中的用具,如碓、磨、缽、槽、缸,全是用石做成。到了這裡仿佛進入“石頭王國”。
    在寨內參觀,處處與石頭相親:登石級、穿石門、進石屋、坐石凳。這個村寨裡的男子人人都會石工活,手藝代代相傳。如果有一家蓋房子,全寨人都來幫忙。他們砌的幾米,甚至十幾米的石頭牆壁不用粘石劑也壘砌的很穩固。屋頂的薄石片鋪蓋成菱形或魚形,結構嚴謹,富有裝飾性。在工藝要求高的地方,由著名的老石匠施工,有的地方還要雕龍刻鳳。
    石頭寨的石屋建築極有特色:石屋沿著一座巖石嶙峋的山坡自上而下修建。石屋層層疊疊,鱗次栉比,依山林立,布局井然有序。有的石屋房門朝向一致,一排排參差並列;有的組成一正兩廂院落,一幢幢縱橫交錯;有的石屋是石砌圍牆,由一石拱朝門進出的單獨院落。村頭寨邊的竹林 柳蔭下,還安置了許多的石凳石椅。房屋為木石結構,不用一瓦一磚。用木料穿榫作屋架,屋架有 7柱、9柱、11柱不等,無論是三間或五間一幢,中間多作堂屋,下為實地地面;左右兩邊多作臥室上鋪地板,下為“地下室”關牲口。在建房時,首先用石頭砌好二個較高的屋基,一般在2米以上, 然後將木柱房架立在上邊。正因為屋基較高,家家都得砌石階進門。房架立好後,就砌石牆四面封 山,用薄石板蓋房,有的用石料間隔,石柱支撐。這些房屋的牆,有的用塊石、墊石壘砌或漿砌,有的用錘針剔打平整的料石安砌,有的用亂石堆砌再用石灰或混凝土在牆面勾縫成虎皮牆。砌石接縫緊密,線條層次勻稱,工藝精湛,房屋造型美觀大方。
   
     山環水繞中的桃源
    寨邊的河水清澈見底,游魚成群,河上建有一座長30米、寬5 米的五孔石橋,弧形石拱與倒影連成一個個圓洞門。岸邊的綠樹青山,映在圓洞裡,如同五彩的山水彩屏。
    寨前寨後,有竹林、果樹,在陽光的輝映下如同片片彩雲,灑落在青山綠水之間。橋的上游,架著幾個圓形的水車,水車在水流的沖擊下,永無休止地轉動,把水送到田裡,送到各家各戶;橋的下游則是階梯狀的河床,在這裡形成了景色優美的十幾層瀑布,游人到此,無不被這幅絕妙的山村風景畫所深深吸引。
   
    蠟染之鄉 千年的工藝坊

    貴州蠟染甲天下,石頭寨蠟染甲貴州。這種蠟畫與染色相結合的藝術從秦漢時起便開始,一直傳承到今天,已經有著千年歷史了。
    石頭寨的婦女心靈手巧,個個都會飛針走線。做蠟染,織納錦是她們的特長。全寨約80%的成年婦女都會做蠟染,有一半以上的人家設有染缸,約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事納綿生產。剛出世的嬰兒所用的小被巾、襁褓服、口水兜等;青年們戀愛、婚嫁時的手絹、腰帶、婚禮禮服等;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床單、被面、枕套、帳幔、錢包等;老人們去世時專門用的老衣,一切一切,都是蠟染制品。就如同男子會石工活一樣,這裡百分之九十的成年婦女都會蠟染。
    石頭寨裡還有一些由石屋堂屋改造成的“蠟染展示廳”。婦女們會為你展示一塊蠟染制品是怎麼蠟成的。如果喜歡,還可以自己親手去嘗試“蠟”一回,既可選擇布依族的傳統圖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構圖,體驗獨特工藝的無窮樂趣。
   
       人文習俗:
    男女青年趕表
    農歷六月六等布依族民族節日或趕場天,便是布依族男女青年歡樂的日子;場壩兩邊,男女各自為陣,相好的意中人,便到田間、樹下、河邊、崖畔,背靠背,以歌聲娓娓訴衷情――這就是布依族特有的“趕表”。
    祭田節
    布依族的節日也很多,有六月六、三月三、四月八、嘗新節、趕牛洞等。除此之外,一有什麼值得慶賀的事,就殺雞宰牛,寨中所有成年人都會相聚在一起,盡情地唱歌跳舞,大碗地喝酒,大塊地吃肉。  
    浪哨
    布依語,“浪”是坐,“哨”是姑娘,浪哨為尋找女朋友的意思。反之,對姑娘來說,他們尋找男朋友則稱為“浪貌”(“貌”指小伙子)。“浪哨”是布依族青年男女擇偶戀愛的傳統方式,極具民族特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