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長城的保護要有長期性和持續性准備。“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表示,陝西宜君戰國魏長城是中國早期長城的組成部分,對於中國古代軍事防御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6日,宜君戰國魏長城保護與利用研討會在陝西宜君縣舉辦。文物考古界專家學者齊聚宜君,對當地戰國魏長城進行實地考察和學術研討,獻計保護與利用。當日,陝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協會長城專業委員會同時成立。
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位於陝西宜君縣北部的山梁上,形成一條縱貫南北的天然原始屏障。現存長城遺址總長9594.5米,夯土築成,東北接黃陵縣魏長城。
遺址由6段城牆遺址,9處烽火台遺址、1處城址組成。9處烽火台之間距離均由長城城牆連接。整個城牆與烽火台由10厘米厚夯土層堆砌而成。2012年,宜君戰國魏長城遺址作為中國早期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文獻記載,魏長城是戰國時代魏國為防御秦國而修建的長城。因位於魏國西境,故稱魏西長城。
魏文侯變法圖強以後,魏國國力強盛,在河西擴展大片領土,並派大將吳起鎮守西河。為防秦的東擴和防戎,魏國修築長城以鞏固河西邊防。魏惠文王於十二年(公元前358年)至十九年(前351年)開始修築。
董耀會認為,研究歷史對於了解長城非常重要。而長城作為文化遺產理應得到傳承,同時也可以服務當代社會文化生活。在對其科學保護和利用方面,應制定長期、有效的機制予以保障。還要挖掘文化價值,講好長城故事。
“長城遺址是歷史的記載、文明的見證,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說,充分認識長城遺址價值,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制定保護規劃,古老的遺產也會煥發出光彩。
宜君縣位於陝北黃土高原南緣,子午嶺山系東南隅。宜君“負北塞,阻環慶”,地當要沖,多雄關險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