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位中外館長相聚“紫禁城論壇”探討博物館傳統職能及未來使命
日期:2016/12/14 11:17: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0月14日至15日,由故宮博物院主辦、國內外博物館界共同參與的“紫禁城論壇”在故宮舉辦,33位國內外著名博物館館長及來賓出席,共同關注博物館的傳統職能及未來使命。
論壇以大會發言和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以“博物館如何更好地發揮公眾教育職能”“博物館在城市中應發揮哪些作用”“新技術變革時代的博物館”為討論主題。與會代表結合各自博物館的實際工作,回顧和總結了博物館的傳統職能,探討了博物館職能的新發展,同時關注和研究了博物館事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以及應對措施。
代表們認為博物館的公眾教育要堅持社會需求導向,進一步滿足大眾差異化的文化訴求,舉辦分眾化的、有針對性的教育項目,並且教育的普及推廣要從“館捨天地”延伸到“大千世界”,要從教育活動轉變為科學化規范化的教育課堂。
在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問題上,代表們都肯定了科技的進步對博物館文物保管、修復,藏品展示,觀眾參觀體驗,安全保衛和管理等工作產生的越來越深刻的影響,並認為博物館間建立共同的數據庫或者合作研發數字產品是優化全球博物館資源、促進博物館研究和服務水平提升的良好途徑。面對數字技術這把雙刃劍,一些博物館館長也表示了擔憂,例如數字技術是否會嚴重削弱實體博物館的吸引力從而導致博物館的消亡,再如技術帶來的娛樂化、信息碎片化是否會影響到博物館的神聖感和傳播知識的系統化。對此,代表們認為,要設法增強到訪者親臨博物館的獨特體驗,同時技術的利用要掌握分寸,不喧賓奪主,不嘩眾取寵。
無論是國際博物館協會漢斯·馬丁·辛茲主席,還是各個博物館館長,都提到了全球化背景下博物館之間充分溝通、平等對話的重要意義,認為全球博物館在承擔增進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理解、讓多元文化因交流互鑒而不斷豐富的歷史使命上,責無旁貸。
論壇討論結束後,國內外來賓就把“紫禁城論壇”建設成為常態化、可持續化、國際化的博物館學術論壇達成共識。故宮博物院作為“紫禁城論壇”的發起方,每五年在故宮博物院舉辦一屆大會。參加本次論壇的海內外博物館作為“紫禁城論壇”創始成員,可以輪值形式在每兩屆大會之間舉辦子論壇,舉辦地點不限於故宮博物院。論壇還通過了《紫禁城宣言》,明確了當下博物館使命及實現使命的途徑,形成全球博物館界未來發展的共同行動綱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