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保護已經深入民心 大家都來一起保護古建築吧
日期:2016/12/15 1:31: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中國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會長柳忠勤、東南大學著名古建築學專家朱光亞、同濟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周儉、復星集團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吳平、復地集團高級副總裁曹志東出席本次活動;學會名譽會長、古建築學界泰斗羅哲文因身體原因未能到場,在重症病房的羅老特委托專人對本次活動表示祝賀。
中國國土經濟學會下設中國青磚古村落保護與發展專業委員會發起開展了首屆評選活動,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張懷西為主要發起人之一。前兩屆評選已命名中國景觀村落31個;經典村落景觀8個。
積極投身於古村落保護公益活動,顯示出秉承自復星集團“修身 齊家 立業 助天下”的核心價值觀,既關注商業生態,又努力保護自然生態的企業發展理念。
生命—常青籐計劃暨復地產品長效維護活動;生長—復地支持“免費午餐計劃”;生活—復地客服年度系列活動;生動—2011復地員工“健康活力年”活動;生意—復地投資集團業務沙龍及基金推介。
復地集團高級副總裁曹志東在答謝辭中表示,這青磚令人想起每一位復地員工入職時被授予的“金磚”,象征著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堅定,穩固,生生不息。隨後,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陳洲其現場為這塊具有特殊意義的青磚題下四個大字:“生生不息”。
我並不羨慕珠江新城獵德村那些密密麻麻的安置房,黃埔村通過開發嶺南文化旅游元素,甚至都可以成為東方迪士尼,吸引更多的人來村裡,這樣就會為村民帶來更多收入。
改造辦已經表示城中村改造不會有強制時間表,此前已經納入全面改造計劃的52條城中村也會根據實際情況有所保留,那麼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如何保留城中村的嶺南文化印記?精心修復,成為城中村保護性修復改造的代表。
啟動了黃埔歷史文化古村保護建設工程,目前整治工程已接近尾聲。我們用的青水磚都是從珠三角村落收回來的有上百年歷史的舊磚,整個工程大約要用20多萬塊。”蔡先生告訴記者,舊磚經過打磨加工後能夠呈現歷史建築真正的細節美。
黃埔古村在對歷史文化古建築修繕過程中,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等原則,嚴格按照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技術的“四保存”原則進行修復。古香古色,但仔細一看會發現這塊還沒上漆的裝飾木材有顏色差異,那是技藝娴熟的工人門在破舊的封檐板裝飾條紋上接補新木料的結果。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歷史建築原貌。
如果城中村采取的是推倒重建的方式改造,那麼建設速度會明顯提高,但像黃埔古村這樣以綜合整治的方式改造,施工速度將明顯變慢。黃埔古村修的這8棟建築預算是1500萬元,但實際施工超了500多萬元。主要原因是,很多建材卸下來才發現爛在了裡邊需要修補,這給工程預算增加了不確定性。
城中村是城市化進程的一種典型代表,如果都像獵德村那樣拆平重建,幾十年後廣州就找不到城中村痕跡了,建議廣州在中心城區保留石牌村。石牌村還住了很多白領或剛剛起步的小老板,這裡的城中村房比起郊區的保障房更有吸引力。而不是“改造”,不能總想著新“造”建築,歷史不是簡單的舊,老的歷史建築是值得尊敬的事物。建議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參與進來,實地走訪多個城中村,看看到底哪些青磚村值得保留。集中展示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工的生產生活發展狀況及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