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河南鄭州文廟用黃土復原古城牆遭質疑

河南鄭州文廟用黃土復原古城牆遭質疑

日期:2016/12/15 1:21: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鄭州市文廟附近,新近冒出了兩座10米高的“黃土堆”,文物部門稱這是對商代古城牆的“復原性展示”。

有市民認為這是瞎折騰,也有專家認為,如何在忠實於原貌的同時,使其更具觀賞價值,值得琢磨。

黃土堆?不,是城牆!

昨天上午,鄭州市東大街上,一南一北兩座“仿古城牆”已具雛形。

“仿古城牆”共分十幾個層面,由黃土夯築而成,約10米高,上窄下寬,頂部寬度約十幾米。這兩座城牆,連接著南北的商代古城牆,更顯高大威猛。

在市民李先生看來,這高大的城牆,相對於東側的廣場而言,形成了一種“壓迫”。最重要的是,這兩座“古城牆”,無論形狀或顏色,都像兩個大棺材。

李先生說,鄭州有很多正宗的商代城牆,需要再在繁華地段弄個“山寨版”的嗎?

“保護商代城牆,就是要原地弄個赝品嗎?”市民趙先生認為,保護好現有城牆,才是重中之重,否則,“仿古城牆”起來了,商代城牆塌陷了,才是最要命的。

另一方面,一些商代遺址亟須維護。比如,常年雨水沖刷,很多土城牆牆面水土流失嚴重;城南路西段的古城牆千瘡百孔、窯洞遍布,曾一度成為流浪者的樂園。

對比羅馬古城,鄭州會知道丟了些什麼

鄭州商代遺址,距今有3600多年歷史,是目前我國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商代早期都城遺址。

資料顯示,商代都城遺址由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城組成,外城面積17平方公裡,內城面積約3平方公裡,宮城面積約1平方公裡。目前,外城城垣和宮城城垣都埋於地下,只有內城還有周長約5公裡的城垣屹立於地面。

“十一五”期間,鄭州商代遺址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100處重點保護的大遺址之一。但歷經風雨侵蝕,商代遺址早已不是當年模樣。

2011年4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骥才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說:“如果拿河南的三座古城鄭州、開封、洛陽,同意大利的羅馬、威尼斯與佛羅倫薩比一比,就會一目了然。他們的城市還是幾千年前的模樣,中國的這三個城市,已完全是一座座現代化城市了。”

現實中,鄭州也意識到了保護傳統文化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根據《鄭州商代都城遺址保護規劃》(下文簡稱《規劃》),鄭州商城遺址公園將建設成一個完整的環狀城市中央公園,以城垣遺址保護綠化帶串聯七個展示分區,其中重點是商都博物院和宮殿區遺址公園。一期工程主要是對城牆本體的保護改造,全長 2000多米。

在鄭州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的描述中,修建這兩座“城牆”,也是《規劃》的內容之一。

古城牆復原性展示,也是一種保護

在“仿古城牆”一隅,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的公告牌顯示,該工程為“對鄭州商城城垣遺址東大街段進行考古調查和加固維修”。

網友“福壽膏”認為,這其實是打著文物考察和城牆加固的幌子,搞的“造假工程”。“我看到的和工人所說的情況是,運來了好多土,接城牆!相當於重新造城牆!”

鄭州市文物局給商報提供的一份材料稱,正在施工的東大街商城遺址,屬於商城內城城垣的一部分,由於歲月侵蝕,原有城牆地表部分已消失殆盡,他們在考古勘探出地下城牆的基礎上,采用商代夯築城牆的傳統工藝,對城牆進行“復原性展示”。

“文物保護的全部意義,不僅在於保護文物本體,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利用各種技術,對消失或損毀嚴重的文物進行有重點的復原展示。”鄭州市文物局重點項目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說。

舉例說,現在大家可以看到的北京、西安、南京、開封等地的明城牆,也都是在當初殘存的遺址基礎上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復的。這種方法,對於保護鄭州商代都城遺址這座“土”文物更有意義、更有必要。

借鑒上述經驗,經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鄭州在7公裡周長城牆的東城門處,選擇了南、北近200米城牆斷面進行了“復原性展示”,以期再現3600年前商代都城城牆的基本風貌。

土城牆可觀性差

咋弄好看又接近原貌?


材料顯示,保護施工後的城牆,將保持商城土城牆的原貌。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史學博士李立新認為,對古城牆進行“復原性展示”,如果不傷及原來的古城牆,沒有改變古城牆本來的面貌,是值得肯定的。

“我贊成這種‘復原性展示’。”李立新說,復原商代古城牆,一定要做到“修舊如舊”,不能為了好看就擅加修改。

不過,李立新同時也認為,商代古城牆是土坯牆,可觀性差。這就要求鄭州在修城牆時,同步考慮到其觀賞性,比如適當地增加青銅器、鼎等商代元素。當然,這些改變都必須建立在尊重古城牆原貌的基礎上,必須慎之又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