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人認為它們青瓦四合院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

古人認為它們青瓦四合院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

日期:2016/12/15 1:28: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陰、陽,是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的雙方,二者構成一個物質整體,陰陽和合;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古人認為它們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現在的中國人對自己的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文化的元素還能了解多少?

    對四合院青瓦建築有直接的影響的因素,四合院建築為什麼講究坐北朝南?從文化背景來講,這與《周易》思想密切相關。“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周易·說卦》)所謂“向明而治”,就是“向陽而治”。用俯視地理的方法繪制而成的。至於建築,也多是坐北朝南而建。

    就是這種受地理環境影響所形成的文化模式。中國處在北半球中、低緯度,陽光大多數時間從南面照射過來,這就決定了人們采光的朝向。進而形成“面南”的意識。夏季盛行東南風,從一個側面,影響了“坐北朝南”模式的形成。此外,由於中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冬季盛行偏北風。也自然而然地以坐北朝南作為它的最佳方位選擇。

    簡單地說,這是基於古老的“天圓地方”的學說。《周易·說卦傳》:“乾為天,為圓,為君為父。”“坤為地,為母,為方。”“圓”,象征天上之萬象變化不 定;“方”,象征地上萬物各有定形。中間為空地的四合,而不是三合,或干脆建成一排一排的樣式?象征地上萬物各有定形。在對宇宙結構的認識方面,中國古代最早出現的就是“天圓地方”說。這是與當時人們的肉眼所能觀看到的范圍和水平相聯系 的。

    在四合院的四個邊、四個角都有所布置,這就形成了整體的和諧。當然要在四面都建成房,這樣,中間自然形成一個院子。而按照五行 理論,土居中,所以,四合院中為土地,且正中位於全院的中心。所謂“地方”是說方形的地有四個邊、四個角,正與地(東、南、西、北)、四隅(東南、西北、 東北、西南)相吻合。

    明、清時期北京城內的水系,就是自西北方的積水潭水關入,自東南巽方的通江河出;明、清時期北京紫禁城內的金水河,則是自神武門西側 的地道入水。四合院由四面房屋包圍而成,中間為院子。那麼下雨時的雨水如何排洩?由於四合院的地勢在總體安排上往往是 西北高,東南低,水自西北向東南流。八卦中的巽位,為通風之處,它就像房屋的窗戶,可以通天地之元氣。周易·易輪坤鑿度·立輪坤巽民四門》中指出:“巽為風門亦為地戶。……萬形經日,二陽一陰, 無形遁也。風之發洩,由地出處,故曰地戶。

    廁所的安置,被視為一個重要的內容。一般安置在房屋的次要地位,不要正對房門,不要處於風口上,也不要正對後門。為此,八卦中的 煞位(西南角,據說此位有白虎星)就成為最佳選擇。廁所安排在院子的西南角——這是過去四合院中普遍的做法。或者安排在外院的西小跨院,或是裡院西南角,走廊拐角處的盝頂。而且據說這樣一來,還可以去禍添福呢。

    四合院中的廚房,常被安排在東房的南面一個房間,或北面的房間,或者干脆設在院子的東北角。相應地,四合院中的餐廳也多安排在東屋。總之,只要廚房位居東側就行。因為,正房後面有寬敞後院,廁所並沒設在後院。發現院內廁所不在西南角,而在前院的西北角,原因可能是西南角並無獨立的小院,且其房屋與南屋相連,為來訪客人的 臨時住處。要體現“坐煞向生”的方位,即“灶座宜坐煞方,火門宜向宅主本人命之生、天、延三吉方”(《陽宅撮要》卷一)。古書中,還專門規定了許多方位不能有灶。

    成主從之勢,既利於采光,又使後面房屋視線不致受阻。同時,以左右兩側的廂房為護衛,中設天井,錯落有序。其中心思想,就是講究坐勢、朝案、向道,以符合“氣”的活動規律。盡管氣的活動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對人的影響卻很大。 “凡屬以天井為財祿,則以面前屋為案山。在整個一棟房子當中,應把臥室安排在生 氣方位,如坐北向南的“坎宅”,東南方(巽位)是生氣方。《陽宅撮要》也說:“安床之法以房門為主。因為鏡子的作用是反射,這必然造 成人體中氣的分散,影響身體健康。尤其夜間陽氣弱,最怕鏡子對著床。

    屏門是擋住氣流的家具。在故宮裡,幾乎每 一座院落、每一處宮室都設有影壁,木制、石制和琉璃制的,極其講究。青瓦四合院的設計,既要保證氣的流動, 但又不能讓氣流直來直去。並力求營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所追求的目標。院門兩邊的影壁有利於氣的內斂,而院內的影壁,則讓氣呈“S”形地繞著影壁而行,以減慢氣流的速度,使其不散。因為,如果正房屋門正對院門,那麼,極易造成氣流的直來直去,必使其散。會集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的豐富的智力成果。也許符合,也許不符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