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淺析我國建築保護產品的發展和現狀

淺析我國建築保護產品的發展和現狀

日期:2016/12/15 1:18:1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建築保護劑的發展歷程:
 隨著世界建築/文化保護發展史的進程,廣義的建築物保護劑的種類也經歷了一個從單一到復雜,從通用到專用的過程。  
最早的保護劑是蠟,僅在被保護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臘膜,完全將石材表面毛孔堵塞,雖能阻隔水、油等侵入,但也妨礙了石材 的透氣性,聚集在石材內部的濕氣無法排除,導致石材病變,實際上另一方面破壞了對石材的保護。因臘膜易污染,形成臘垢,不易清洗,因臘膜易磨損,經常要打蠟,勞動強度大,而且打蠟次數增多,會加深石材表面的顏色,對石材表層有一定損害,只限於地面,根本談不上高空作業來保護建築物立面。  
第2代保護劑是利用透明油污(保護膜),雖改進了許多第1代保護劑的缺點,但因仍屬純粹表面保護層形成原理,易磨損,市場要修補,並且在施工時,由於溶劑的揮發,具有毒性和易燃性,因此仍不是理想的建築保護劑。  
之後出現了第3代滲透性油漆(保護劑),其保護原理時利用油漆的滲透作用,在被保護物的內部表層形成保護層,既出色地防止多種污染物的進入,又絲毫不影響石材的透氣性,徹底避免濕氣漚在石材內部而造成石材病變;灰塵和污染只浮於表面,清洗方便,用清水擦洗即可,因此保護時候較第2代保護劑要長,且對被保護物不具遮蓋性,不改變建築物表面原有的風貌和特色,基本上形成了建築物保護劑區別於其他油漆或塗料的獨特點。  
現今國際上奉行的第4代保護劑,是在保護前一代產品優點的基礎上,開發出的水溶性或低揮發性產品,具有無毒或低毒、施工保護簡便、不易燃、安全、使用前後石材的變色系數小等特性,因而被稱為綠色環保型建築保護劑,也從真正意義上達到既保護了原有的被保護物、又不產生新污染的境界,為保護環境增添了新途徑。  
派力克建築保護系列產品就發球第4代產品,它對建築物保護的持久性,按法國的環境現狀是50年,因我國環境污染的程度較歐洲大,故產品的預期持續有效期應不低於30年。為了防止材料潛在的損害,使水不能成功滲透入石料是必要的。完成石料保護有2種截然不同的途徑,即使用成膜塗料 或允許氣孔開放的憎水浸漬劑。  
保護劑的影響因素:
1、石材自身的含水量  
2、石材的結構影響  
3、鹼度是支配保護劑耐久力的另一因素  
目前國內關於建築保護產品的現狀是:
1、從產品的知名度看,50%的有關人員根本不知道有建築保護這個概念,49%的有關人員雖然有建築保護的意識,但尚不知道有的這類產品;其它1%的有關人員,有運用該類產品的意識,但也局限於國外哎國內開設的建築設計所、國外施工總包、國外的外裝潢公司、國外的物業管理公司,以及國內最大建材(石材、幕牆、鋁材)的供應商等。  

2、從應用場合看,大多數是用於再建築物的保護,即在施工過程中對建材進行防污或保護的預先處理過施工保護,這和國外主要以已建的保護性防污及延長建築物壽命,作為主要應用領域有所不同。  
3、從地域發展看,也是及其不平衡的。在天津,有90%的建築項目都不同程度地采用建築保護產品;在北京,由於今年國慶50周年,大量建築物需要修繕等元嬰,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多個建築保護產品進入北京市場,形成一個高潮,建築保護的觀念得以推廣;在上海,目前的意識還不是十分強烈,市場空間很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