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阜康發現古人類遺址 分布有古墓群、居址(圖)
日期:2016/12/15 15:06:53   編輯:古代建築
7月31日,新疆阜康市新發現一處占地方圓百裡古人類遺址。其中,發現古人類居址一處,巖畫5處,古墓葬30多處。
此次新發現源於近日在阜康市開展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活動。7月3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外的考古人員以及昌吉州的文物工作者分成兩組,在阜康市南部山區開始普查。當日12時,考古人員在山坡上徒步觀測時,突然在一處空曠的山腰上發現石堆墓群。文物普查組工作人員驚喜之際,在附近開始詳細普查。考古專家王建新又在山頂發現了巖畫,隨後又發現了古人類居址。
據參加普查的文物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巖畫、古墓群、居址從山頂到山底依次分布,形成了一個上中下為一體的生活生產環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和生產生活狀況。新發現的巖畫共有5處,分別“散落”在一些山坡上,每個山坡相隔百米以上。每處巖畫都刻在石頭上,有栩栩如生的北山羊、牧馬人,還有線條流暢的雙峰駱駝及羊群等畫面。
據專家介紹,這些巖畫有粗線條勾勒的粗略圖案,也有線條比較細致的圖案。圖案有動態的,比如牧人騎馬圖;也有靜態的,比如羊和駝的圖案。另外,在其中一處巖畫旁,還發現了一個三角稜形狀的灰色石頭。經初步判定,這個石頭就是鑿刻巖畫的工具。根據每處巖畫的鑿刻內容和線條等特點,巖畫應在距今2000年到3000年不等的年代,具體年代還需進一步測定才能知道。
30多處古墓葬中最大的直徑達10余米,最小的三四米,皆為石碓墓和土墩墓。現場專家通過對比以往發掘的墓葬,初步判斷這些墓應該大都屬於烏孫墓葬群。居址位於一塊平坦山地上,有河流流過的痕跡,周圍還有枯死的古樹木殘存,在居址還依稀可見其它殘存的土坑、石堆等。
參加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的西北大學考古系教授王建新告訴記者,此次遺址發現對阜康市進一步研究古人類及游牧民族的生產生活狀況及社會歷史文化有重要意義。他們將采取采取科學的技術有針對性的保護措施。
據悉,在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州、市文物普查工作組及考古專家對新發現的文物進行了GPS定點測量和登記,同時還對全國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中已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復查。目前,阜康市已定級的文物單位有25處,區級8處,市級17處,其中有天池西王母祖廟、古“絲綢之路”——唐朝路、六運古城遺址、博格達巖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