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江蘇一600年古村曾要拆遷 當地政府為保存改規劃

江蘇一600年古村曾要拆遷 當地政府為保存改規劃

日期:2016/12/15 1:19: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但是,在時間的磨洗之下,曾經的古村逐漸被人遺忘,並且一度處於被拆除的邊緣。時任無錫市惠山區文化遺產局負責人的符志剛回憶說,2008年,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如火如荼地開展,當地的胡氏族人將相關信息傳遞給了普查人員,這個沉寂已久的古村得以重現真容。“但是,當時這個地方已經開始拆遷,按照規劃是要建設安置房小區,有的居民已經拿到補償款開始外遷,有個別人家已經開始自拆,情況還是相當緊急的。” 
來源:揚子晚報
  當時聽說村子要拆遷,以無錫藍力機床有限公司總經理胡傑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心急如焚,一方面組織義務護村隊制止個別居民的私自拆遷行為,一方面奔走呼吁政府部門盡快采取保護措施。而惠山區文化遺產局在接到舉報後,立即出動文物執法人員趕到現場,依照有關法律法規予以制止,並緊急電告及函告負責拆遷的惠山經濟開發區,要求立即停止拆遷,但難度不小。

  為了保險起見,惠山區文化遺產局當時馬上向惠山區政府領導作專題匯報,隨後一個由區政府、規劃、建設、文保等部門聯合組成的協調會議召開,拍板敲定對村前村進行保護。為此,相關部門重新設計規劃,保留相關區域,從規劃的角度進行另一種方式的保護。“有的已經拆遷走了,這些拆遷款由政府進行補貼,在文保方面,惠山區是下了很大力氣,也承擔了責任!”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這個古村已經得到了妥善的保護,不但停止了拆遷,一些已拆的部分還進行了修繕恢復。目前,該古村正在積極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並為沖刺國家級而努力著。相關人士稱,惠山新城40平方公裡的版圖裡,因為這一歷史文化名村還被賦予了更多的人文內涵,這對新城的發展及招商引資都很有意義。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隨著人們對文保的關注和文保意識的提升,村前村的文化價值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同。

  2013年年底,在胡雨人先生誕辰145周年之際,由當地熱心企業家胡傑個人出資近一千萬元修復的積谷倉、蒙學堂、陰雨操場、胡雨人墓等文物點正式建成開放。昔日的斷壁殘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古色古香的青磚木棟、粉牆黛瓦、回廊亭台、小園香徑。

  目前,胡雨人故居等其它文物點也正在規劃修復中,天上圖書館也已恢復重建,江蘇省作協創意工作室還組織作家參加了圖書館的揭牌儀式,並向圖書館贈書,並專門在村前村成立了創作基地。當地還專門成立了胡雨人思想研究會,一批專家學者開始對村前古村的深厚歷史內涵進行系統研究挖掘,並已初見成效。目前,當地政府正抓緊制定古村整體修復重建規劃,未來這個古村將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江南風韻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近代教育第一家”將以卓越的貢獻樹立其在中國教育史上的地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