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薊縣古長城確認為明長城 殘垣斷壁仍見當時雄風

薊縣古長城確認為明長城 殘垣斷壁仍見當時雄風

日期:2016/12/15 15:08:02      編輯:古代建築

 

尋找失落的古長城

 

    今年,國家文物局啟動有史以來最全面的一次長城資源調查。目前,天津段長城調查工作正在進行中,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新發現了大量的遺存,並推斷天津境內長城本體及附屬設施的建設年代均為明代,這將對科學保護長城、建立健全長城資料提供權威依據。

 

 

雖然已是殘垣斷壁,仍然可見當時雄風。

 

 

明代古長城遺址,已經成為戶外探險者的樂園。

 

群山環抱下的烽火台已經破損不堪。

 

    天津市薊縣北部山區,與河北省興隆縣交界,有一個小山村叫前干澗村。明代長城從這裡穿過,將小山村分為兩半,分別隸屬天津市與河北省。11月27日,本報記者趕赴薊縣,在當地村民老盧的帶領下,考察並用鏡頭記錄明代長城滄桑的遺跡。

    山上沒有路,多虧老盧有經驗,帶著我們披荊斬棘,一步步向古長城靠攏。“別看長城在我們這個地界,但特別偏遠,我已經很久沒去了。”老盧說。翻過六七座山,大約走了15公裡山路,用了整整3個小時,我們才到達明代長城遺址。眼前的景觀,猛然間令我們震撼了。在薊縣發現的明代古長城遺址,顛覆了我們原有的長城影像。這段長城東西各鄰絕頂,其中一段已經坍塌。向前俯視,古長城宛如一條絲帶,蜿蜒在山巒間。再探頭右看則心驚不已,下面便是懸崖。西面的一段長城更是驚險,長城“筆直”而上,烽火台高高聳立在孤峰上。

    長城的多處牆壁已經坍塌,古銅色山石雜亂地堆疊著,講述著歲月的故事。高高的鋒火台上長滿了荒草,置身其上,把人帶回烽煙漫天、戰火頻繁的年代。

    此次長城調查將精確測出天津長城的長度,最終結果還沒有計算出。根據查閱到的一些地方志資料,薊縣長城的長度為41公裡,這是1973年,當時任薊縣文保所副所長的白旭晨調查出來的數據。

    近年來,尋古探秘已成為旅游時尚,據不完全統計,每年自發游覽尚未開發的古長城的游客達到8萬人次。游客迷路、摔傷等事故經常發生,這對古長城的保護也非常不利。據黃崖關長城管理局周繼冬主任介紹,古長城是黃崖關長城的延長線,是中外游客“野游”的首選目標,保護開發薊縣內的明代古長城刻不容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