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古建築屋頂構造復雜

中國古建築屋頂構造復雜

日期:2016/12/15 1:27: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古建築屋頂有多種構造
    屋頂是中國古代建築中最具特色,且異於外國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一、屋殿頂
    屋殿頂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是級別最高的一種屋頂形式,常用在最尊貴的建築上,如:宮殿、陵墓、陵寢、太廟、宗教建築,稱為皇權與神權的象征。民間是禁用的。特別隆重的建築上使用重檐屋殿做法。
    (一)、屋殿頂的構造
    屋殿頂有前後左右四個坡,所以又稱“四阿頂”。左右兩坡即山面坡。前後兩坡相交處為“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後兩坡相交處形成四條脊,叫做“垂脊”。整個屋頂共有五條脊,所以叫琉璃瓦“五脊殿”。
    屋殿頂內部梁架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即正身梁架;山面梁架和轉角部分。正身梁架組成前後兩坡,其構造為抬梁式構架。構成屋殿頂的關鍵是山面梁架與轉角做法。因為山面的桁檩與正身桁檩垂直放置,而和正身梁架平行,所以需要解決支撐山面桁檩的梁。在屋殿頂中設置了一系列的順梁和順趴梁以承托山面桁檩。順梁和順趴梁與正身梁相垂直放置。(4-1)
    順梁無論是標高、形式和斷面尺寸皆與相對應的正身梁相同。設置順梁有個基本條件,即順梁下面必須有柱承接。在有斗拱的大式建築中,常見的順梁為“桃間順梁”。
    若下面沒有柱承接,則只能用趴梁。順趴梁的裡端搭在正身梁架上,外端扣在山面桁檩上,其上用瓜柱或柁墩承托上一層桁檩(3-24)趴梁和順梁的區別在於趴梁扣在桁檩上,靠桁檩支撐;順梁在桁檩下,兩端承托桁檩。按位置不同,順趴梁又有上金順趴梁和下金順趴梁之別。
    山面桁檩與正身桁檩在轉角部位搭交,下面由交金瓜柱或交金墩支撐。在轉角部位的搭交桁檩間,放置角梁和由戗,做為垂脊的骨架。

文章來源:曲阜市至聖琉璃瓦廠 http://www.fangguwa.com 轉載請保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