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襄陽古城牆,明代古建築

襄陽古城牆,明代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1:21:4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湖北省襄陽城牆位於現襄陽市襄城區境內,起初築於漢初(具體年代無考),屢經整修(從城牆磚上有“ 鄧城”,“太平興國”、“岳”、“光緒”等字樣可證),略呈正方形。其東南隅有仲宣樓(俗稱會仙樓)、魁星樓,西南隅有獅子樓,西北隅有夫人城。

位於漢江南岸,襄樊市中心。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因“城在襄水之陽,故曰襄陽也”。襄陽城楚為北津戌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這裡城牆堅固、城高池深、易守難攻、固若金湯,素有“鐵打的襄陽”之美稱。城牆始築於漢,時興時廢,保留至今的是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重築的新城。全城周長7322米,原有城門6座,橫匾於書陽春、文昌、西成、臨漢、拱宸、震華6個城門名。每座城門設有甕城或子城,城四隅設有角台,城牆沿線分設敵台和烽火台,城垣上設置垛堞4000多個。 古城歷經滄桑,現僅剩臨漢、拱宸和震華等三座城門。在臨漢門上尚保留有一座始建於唐、重築於清的重檐歇山式城樓,經維修後完整無缺。城牆最低處7米,最高處11米,周圍環繞著護城河。古老的護城河主道寬180米,最寬處250米。
     襄陽城,是座巍峨雄麗的古城。她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豐富的文物古跡,壯麗的山川河流而聞名遐迩,古往今來不知有過多少騷人墨客在此留步,寫下了許多呤誦她的動人詩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泛舟漢江,懷著對襄陽的深厚感情,寫下了富有感染力的詩篇《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公。”
       明洪武初年,衛國公鄧愈守襄陽,在整修舊城的同時,並將東北隅城垣擴展至江邊,增辟二門(大北門、長門),連同原有四門(詳見《縣城集鎮》部分),各建城樓一座(今僅小北門城樓巋然獨存)。六個城門外各有甕城,東、南、西三門的甕城外另有子城,甕城、子城外各設吊橋(後改石橋)。城垣周長7.6公裡,平均高8米,寬10米左右,用土層層夯築,外用大塊青磚壘砌(今僅存小北門,大北門和襄陽公園附近各一段)。城北以漢水為池,東、南、西三面鑿有城濠,濠寬130米至250米,深2至3米,終年水波潋滟,俨若平湖,全國罕見。由於城高且固,濠寬且深,加之漢岘天設,山川環衛,是以號稱“鐵打的襄陽”。   2001年6月25日,襄陽城牆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襄陽城位於湖北西北部的歷史文化名城——襄樊。她是由古城襄陽與樊城合並而來,故稱之為襄樊。她寧靜而富饒、美麗而典雅、古樸而又不乏現代氣息。一條漢江猶如玉帶一般圍繞在她的身上,更是平添尊貴的氣質。
襄樊人傑地靈,名士眾多。三國時期劉備在城西留下了“馬躍潭溪”的馬蹄印後,經由隱居在南漳的水鏡先生介紹,知道了“臥龍鳳雛”之名,後經過“三顧茅廬”而請出了隱居於襄陽城西隆中山十數年的名士諸葛亮,並留下了《隆中對》這樣的名篇。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曾留下了“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的名句。王維落葉歸根後,埋葬在襄陽城南的岘山中。襄樊城東的鹿門寺內至今仍有孟浩然的衣冠冢以借後人憑吊。米公祠、龐公祠,分別紀念的是米芾和龐德。襄陽城北至今仍存在並起著巨大防洪作用的老龍堤,據說是由咱們華人的共同祖先“炎帝”所造。
古城襄陽三面環水一面環山,既有堅固的城牆又有號稱是中國第一寬的護城河,乃是一座攻難守易的要塞。她已有兩千八百多歲的高齡,在史書上曾有多次戰役與她有關。南北魏時期前秦付堅親率八十萬大軍攻向中原,號稱“投鞭斷流”,實是一路所向披靡。然而攻至襄陽卻被殺的片甲不留,並留下了“夫人城”的傳說。宋末之時,蒙古忽必烈帶領鐵騎踏遍天下,在襄陽卻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整整攻打十年未嘗勝果,無奈襄陽城雖有“中原糧倉”之稱,卻因孤立無援生生被圍破。在解放軍解放襄樊之役,也因城堅難破而犧牲了一名師級指揮員和二十多名團級指揮員,這在解放戰爭後期是相當大的損失。他們現今正在襄陽城南羊牯山上烈士陵園裡長眠,每逢清明便有無數襄樊人前去拜祭。正是由於古時的眾多戰役,讓襄陽城留下了“鐵打的襄陽”的千古美名。古城樊城,地理開闊四周一片平原易攻難守,三國時期著名的武將關羽就在這裡嘗到了失敗的滋味。故有“紙糊的樊城”之名。
如今古老的襄樊,在改革開放後更是擁有豐富的活力,欲把古代的“兵家必爭之地”變為現代的“商家必爭之地”。襄樊二城高樓林立,大橋橫跨,既有實用價值又不缺乏美感。漂亮並功能齊全的襄樊有線電視大樓,通過電波讓襄樊人足不出戶而知曉天下大事。市中心醫院、一醫院、中醫院都蓋起了現代化高樓,為襄樊人奮力發展自己的家鄉免除了後顧之憂。一座現代化的飛機場,更加拉近了襄樊與世界的距離。更有全國汽車行業的龍頭之一“二汽”,也在襄樊建廠,並生產出了聞名遐爾的“天籁”。
襄樊人勤奮工作,努力建設自己的家園,周末也能有許多去處放松自己的心情。我們可以登上鹿門寺山頂的“望江亭”遠眺漢江,開闊自己的心胸;也可以深入薤山美麗的古老溶洞,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還可以去岘山,尋找那現代城市裡難得的靜谧;更可以去南漳香水河觀賞奇景“七彩瀑布”,感歎世界之奇妙。回至市內,又可以踏遍北街,感受一下古人的生活環境;也可以游一游寬闊而漂亮的沿江大道,掬一掬母親河之水;還可以去二汽,感受一下亞洲最大試車場的磅礴氣勢。
美麗的襄樊也有爽口的美食,每天早上一碗襄樊炸醬面、一碗黃酒,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外生活襄樊人回到故鄉總是要吃個痛快。要是到了夏天,邀上幾位朋友一起到城牆邊的大蝦店小坐,品嘗一下又麻又辣的宜城大蝦,出一身大汗再喝上幾杯冰啤酒,那種感覺正如“久旱逢甘露”,美妙得不可言喻。

紅燈綠酒,襄陽城魅力四射;風吹日曬,古城牆歷久不衰。無限風光惹人醉,騷人擱筆已成詩,逍遙鄂北;春秋武者耍英豪,三國謀士皆白頭,兵家必爭。千溝萬壑古城牆,劍鋒所指東門關!這一天,我來到東門城牆,領略這一份豪邁。
    春風送爽,送一派生機勃勃;柳葉如醉,醉一份詩情畫意。我和朋友們並不急於登上城牆,而是先隨河岸漫步。
    城牆的雄偉籠罩著我們,吸引著我們的目光。手觸摸城牆的青磚素瓦,並非那麼冰涼。上面的土坑印記,是襄陽悠久歷史的標志,是古城源遠流長的文化。抬頭仰望,城牆上築起凸凹有序的磚壁,是古代戰爭堅不可摧的防御。在這裡,敵人即使艱難渡河,縱也望城興歎。我們不屑停步,卻也走不出城牆的包裹。這裡綿延不斷,無邊無盡,如一條裹著身軀的方形長蛇,包圍著這個內城。我們最終從城牆東南角的拱形大洞鑽入城牆內部,不需抬頭便見仲宣樓屹立面前。
    順著仲宣樓下的階梯登上城牆,放眼望去,只見東門橋邊的湖水裡,幾只活蹦亂跳的小鴨子跳起了“集體舞”。“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孟浩然見此江景,也不禁勾起思鄉情懷。河對岸的城牆被一層雲霧半遮半露,活像一條含羞帶臊的絕世白龍,身長好似萬裡,高大不亞群山。十裡江入河,千層浪動心,河面看似不起波瀾,實際哪奈深海蛟龍;百十山連山,千萬磚疊磚,城牆表面古樸莊重,實有驚天蓋地之魄。吸城人智慧以立之,汲歷史風采於一體。氣勢雄渾古城牆,驚天動地天可鑒!
    見此絕世妙景,我不禁深有感觸:古有青史名無我,今朝更待風雲起。他年若讓龍得水,必將城牆磚倒築!
    襄陽古城牆,驚世駭俗,無可挑剔。
    點評:句式整齊勻稱,引用詩詞名句,兼有擬人與比喻,使本文頗具文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