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瓦件的歷史傳承悠久
日期:2016/12/15 1:27: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瓦的常用解釋有:一是鋪屋頂用的建築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狀有拱形的、平的或半個圓筒形的等;二是用泥土燒成的瓦盆或瓦器;三是瓦特的簡稱。
瓦的主要用途:防止雨水滲漏至屋內。隔熱,防止白天的太陽輻射熱直接傳至屋內。當瓦片交疊鋪設於尖斜式屋頂時,可產生一個用於隔熱的空氣間距。
瓦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頁巖、煤矸石等粉料)為主要原料,經泥料處理、 成型、 干燥和焙燒而制成。中國瓦的生產比磚早。 瓦作系指中國古代建築屋面工程作業。中國古代的瓦最早出現在西周時期,均為陶瓦。琉璃瓦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春秋早期,屋面覆瓦的建築還不多,《春秋》隱公八年:宋公、齊侯、衛侯盟於瓦屋。會盟的地點是在周王朝的溫,但經中僅記為覆蓋有瓦的屋,可見這是在當時人人皆知的偉大建築。到了戰國時代,一般人的房子也能用瓦了。
琉璃瓦:紫禁城的琉璃瓦表面光潤如鏡,這種瓦叫琉璃瓦,作為中國帝王之家的專屬用品,也成為中國建築的象征。一塊色澤美麗的琉璃瓦,必須經過兩座窯爐的煅燒方可制成。琉璃瓦與建築之間出於承重、美觀的考量,有著嚴格的比例關系,數百年來,琉璃匠人們將琉璃的法式總結成口訣。
瓦作在型制上也可分為“大式”和“小式”兩大類。大式瓦作用筒瓦騎縫,脊上裝有的脊瓦,吻獸等構件,材料使用琉璃瓦或青瓦,多用在宮殿、陵寢、廟宇等建築上,但不一定限於大木作上。小式瓦作上不設吻獸,多用板瓦,個別也用筒瓦的,材料只用板瓦。向上略作凹曲的板狀瓦叫“板瓦”,板瓦在屋面上每一列形成一條排水溝,叫做“一隴”。每隴最下一塊帶有如意頭狀者叫做“滴水”。半圓狀的瓦叫“筒瓦”。“筒瓦”用於覆蓋隴縫。最下一塊筒瓦帶有圓形的瓦頭,稱作“勾頭”或“瓦當”。
二、大式屋脊瓦作
因屋頂形式不同,大式建築的屋脊有幾種不同的做法。
(一)、屋殿頂
屋殿頂有四坡五脊,正脊的骨架是脊桁與扶脊木,垂脊的骨架是由戗和角梁。正脊兩端安設“正吻”。清式做法的正吻是一種龍頭形的裝飾,張開大口咬著正脊。吻下山面設吻座,承托正吻。吻背上有扇形的劍把,吻背後有小型背獸。正吻常由若干塊預制件拼壘而成。兩個正吻之間即為正脊。
這些瓦件在大式建築中通通使用青瓦。琉璃瓦的等級還用色彩加以區別:以黃色為最高,成為皇帝所使用的宮殿、陵寢、苑囿,以及部分寺廟主要建築中琉璃瓦的專用色彩。其次為綠色,王公們使用的建築和部分寺廟建築中用之。以下有蘭、紫、黑、白等色。當一種屋面上使用兩種色彩不同的琉璃瓦,而其中一種色彩為主,另一種色彩的琉璃瓦沿屋脊、檐口等處布置,這種做法叫做“剪邊”。單色的琉璃瓦屋面的型制又高於剪邊做法。
垂脊做法分為兩段,以“垂獸”為界。垂獸前為“獸前段”;垂獸後邊為“獸後段”。獸前段從最下端起,在仔角梁頭的套獸榫上安放一個“套獸”,用以保護仔角梁頭。其上安設“扒頭竄頭”作為“仙人”的座。在垂脊下部排列著一系列的特殊瓦件:“仙人走獸”。“仙人”總是排在最前面。其後的走獸依次為:龍、鳳、獅子、麒麟、天馬、海馬、魚、獬、吼、猴。這些走獸數量的多寡依屋面坡身大小和柱子高矮而定,但是走獸的數目應為單數。最後一個走獸後面放一塊筒瓦,接著便是垂獸。
垂獸必須正好安設在正心桁的中線上,或正面與山面正心桁的交點上。獸後段垂脊做法和正脊大略相同。
文章來源:曲阜市至聖琉璃瓦廠 http://www.fangguwa.com 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