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鎮村:品味徽派建築 感受江南古韻
日期:2016/12/14 9:51: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由此可見古人對徽州的向往和期盼,而徽派建築作為徽州文化的象征,集聚了徽州山水靈氣,融入了江南人文精華。
涪陵區青羊鎮安鎮村,一個與徽州相隔數千裡的村落。在這裡,馬頭牆、小青瓦、冬瓜梁……一座原汁原味徽派建築風格的宅院已隱匿了150余個春秋。
首批中國傳統村落評選中,安鎮村的陳萬寶莊園建築群引起評審專家的極大興趣,其風格鮮明、技藝精湛、保存完整的徽派古建築群,在我市乃至整個西南地區都實屬罕見。
徽州宅院隱匿巴山渝水之間
為什麼在涪陵區青羊鎮會有如此正宗的徽派建築?時間要追溯到150年前,川東巨富陳萬寶因青羊的秀麗山水、宜人氣候而定居於此。隨後的80年時間裡,陳萬寶及其子孫在青羊鎮安鎮村方圓1平方公裡的范圍內,依照各自喜好,修建了大大小小的莊園14處。目前,仍有10處保存完好,這也是安鎮村此次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的原因。而石龍井莊園就是其二兒子陳榮達按照頗具江南韻味的徽派建築風格修建而成。
占地7026平方米,共有房屋120余間的石龍井莊園始建於1862年,園內建築均采用傳統的“金包銀”穿斗式技法建造。即外牆為磚石結構,稱之為金;內部為木質結構,稱之為銀,是明清徽派建築主要特征之一。而此前,著名影星成龍捐贈給新加坡的安徽宅院正是屬於此類建築。
整個莊園由300多名工匠,歷時12年建成,耗銀上萬兩。青羊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熊中聖形象地做了一個比喻,“這意味著僅工人每天的三餐就需要准備30多桌,而這一吃就是12年。”足以見得當時陳萬寶家族之顯赫,家底之殷實。
雕梁畫柱镌刻民族技藝精髓
走進莊園,粉牆黛瓦、梁柱縱橫,其間雕龍畫鳳色淡味遠,無論從建築的結構到風格,還是其藝術觀賞性均堪稱民居精品。莊園內從游廊到庭園、從窗棂到門楣,數量眾多、品種紛繁的各種石雕木刻,雕工精湛,內涵悠遠,娴熟華美卻不顯張揚,這也正是傳統徽派建築的特點之一,數千年民族建築技藝精髓收納於方寸之間。
其中最讓人稱絕的要屬荷花園中的一口虎腳蓮花鼎式花缸。缸高1.4米,口徑1米,整個花缸恰似一朵盛開的八瓣蓮花,造型別致,工藝精巧。石缸的底座是4只爬行的烏龜駝著一張倒扣的蓮葉,蓮葉上脈絡分明,褶皺清晰,一絲一毫歷歷在目。
涪陵區城鄉建委專家介紹,“這口缸是莊園的鎮園之寶,曾有收藏家出價數百萬元。上面的镂空雕花出神入化,而這樣精湛的手工雕刻技藝,現在幾乎無處可尋。”由此可見其價值遠遠超出了金錢衡量的范疇。
石缸上所刻蓮荷立體浮雕圖案,刻畫了瑞蓮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初蓮開細房”的生長變化過程,它們有的剛剛露出水面,有的昂首仰望天空,有的嬌羞地低著頭。一旁的蓮蓬個個子粒飽滿,栩栩如生,意境深遠。
另外,莊園內的芍藥園、牡丹園、櫻花園等庭園都以徽派建築特有的江南風格修建,布局巧妙,做工精美,寓意深刻,極具觀賞價值。
四大迷團凝聚千年建築智慧
除了顯赫的家族背景、精湛的建築工藝,莊園的四大謎團為這座徽州宅邸營造了更多的遐想空間。
眾所周知,中國傳統建築通常設有正門、http://23.88.65.4側門,而繞莊園一周卻沒有發現正門,唯有一處側門。據了解,在安鎮村,陳萬寶及其子孫的14處莊園都沒有正門,只有側門,並且全部都朝東開。這是家規,或是御敵,抑或有其它原因?
莊園內的水井均是整體沙石上人工開鑿而成,水清澈甘甜,不因旱季而枯竭,不因雨季而溢出,任憑取用,水位不降低半分。水從何來?為何能常年保持同一水位?
整個莊園內不見一處地漏,園外尋不到排水口,但即便大雨傾盆,莊園內也從不積水,外不見排水溝渠。雨水怎樣排出,流向何處?
莊園所用石料均為整料,有的甚至長達7米,寬0.7米、厚0.9米。這麼巨大的上萬立方米石頭從何而來,怎樣運輸,去渣堆放何處?
四大謎團吸引了無數中外學者前來一探究竟,英國、法國、新加坡等建築專家慕名而至,對建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驚歎不已;天津大學建築工程學院楊昌林、王其亭教授曾強烈建議將此作為建築教學基地之一;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也專門為此拍攝過記錄片。http://23.88.65.3
事實上,應用當今科學,相信四大謎團的謎底不難解開。但大家更關注的是謎團背後的故事,它蘊藏著中華民族的千年智慧,凝聚著傳統建築的技藝精髓,這也正是保護傳統村落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