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海市博鳌鎮樂城村:七百年古鎮滄桑
日期:2016/12/16 18:02:28   編輯:古代建築 尋找海南鮮為人知的景點
推薦熱線:66700100,66742110
13976920070,15120888958
推薦郵箱:
hntqbsyb@0898.net
瓊海市博鳌鎮樂城村
七百年古鎮滄桑
記者來到位於博鳌西南部的樂城時,首先聽到的是村口村民講述的樂城歷史。雖然樂城現在只是一個小村莊,但它歷史悠久,原來曾是海南為數不多的古鎮之一,迄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現在樂城看起來是個小村莊,但從那鋪滿青磚的街道,古韻十足的雕欄玉砌等方面,都可以看出這裡曾有的繁華。
見習記者 俞健
記者 單正黨 文/圖
發現 700年前的元朝設縣
樂城中一位自稱年逾九十的老人告訴記者,樂城自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設縣,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相傳,樂城是萬泉河下游的一個孤島,萬泉河環繞四周,全島總面積僅2平方公裡。島上的300多戶人家進出樂城全靠船渡。樂城曾是個繁華的縣城,每逢過年過節,城裡都會擠滿趕集的人。
樂城有一條貫穿全城的古道,不管是狂風還是烈日,這條青磚古道從未停止過它的使命,為過往行人提供便利。
資源 瓊海市唯一可見的古城街道
樂城村中有一寶——樂會朝陽古墟舊址,明隆慶6年(1572年)置縣築城時設此集市。該集市街道用青磚鋪路面,路狹小而彎曲,商店都是矮小的瓦房。現古墟街道保存原狀,原商店已成居民住宅。這是瓊海市唯一可見的古城街道。
樂城經歷700多年歷史的風雨沖刷和朝代更迭,但是,香火不斷的城隍廟,四通八達的青石磚古道依然在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輝煌的歷史。古城的遺跡雖然不多,但喜愛懷古探幽的游客到島上游玩,總能從中感悟到樂城當年的繁華與興旺。另外,這裡近乎完美的生態環境、縱橫的熱帶田園、錯落有致的民居古捨、淳樸祥和的民俗風情、清澈見底的萬泉河水和婀娜多姿的椰樹槟榔也足以給游客留下難忘的印象。
樂城中一名滿頭烏發卻自稱已過古稀之年的村民告訴記者,居住在樂城裡的人家家戶戶都跟親戚一樣,平時門都不用關,走家串戶很方便,有時候家裡缺個廚具什麼的,只管去鄰家取,走之前打聲招呼就可以了。
靜谧的青磚古道十分整潔,偶有從古榕樹梢被風帶落的幾片樹葉輕輕飄落在古道上,讓古道看起來虎斑點點,十分清雅。這是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古鎮,漫步青磚之上,你甚至會害怕驚醒早已消逝的鬧市,腳步自然地變得輕巧起來,時而,一聲吆喝從古道深處傳出,劃破古鎮的寧靜。
開發 打造海南的“周莊”
樂城在現代文明的包圍中依然保留著古樸民風,一磚一瓦、一木一葉,甚至那細碎的腳步聲都沾滿了古鎮的氣息。
據了解,瓊海市“樂會古城”項目是以古城文化、歷史為背景,對古城實行了修復性、保護性的開發,著力打造具有鮮明地方民俗特色的海南“周莊”古城文化旅游品牌。據悉這是海南目前唯一的此類項目。
澄邁縣美榔村
姐妹並立 美榔雙塔
記者在澄邁縣金江鎮美亭片區李主任的帶領下,驅車約20分鐘來到了美榔村。李主任告訴記者,美榔雙塔1996年被定為國家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海南現存的為數不多的古塔之一。
見習記者 俞健 記者 單正黨 文/圖
發現 系元代古塔 俗稱“姐妹塔”
據明《正德瓊台志》記載:“元鄉人陳道敘有二女,長靈照適人,次善長出家居庵。道敘為捐錢一千缗建立此塔,高五丈余,層檐七級,一座六角,一座四角。石工精巧。” 又載“輯瑞庵在縣南四十裡王家都,元建。鄉人陳道敘為次女尼善長施田於庵。安撫使謝圖南扁名。買榔二塔在輯瑞庵前左右深田中。”從中看出生活富足、家道殷實的鄉紳陳道敘為紀念長女靈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長出家為尼而捐資“一千缗”為二女興建雙石塔。同時,他還額外捐出田地給小女出家為尼的輯瑞庵。
美榔村陳書記告訴記者,村民中還有關於倆姊妹的傳說:姐靈照與妹善長擁有椰子“聚寶盆”,盆裡總有舀不盡的米和金銀。她們倆常常從“聚寶盆”裡取出米和金銀分發給窮苦的鄉鄰。
資源 瓊州石塔的藝術珍品
美榔雙塔整體造型協調極其美觀,其刻工精巧細致,實為瓊州石塔的藝術珍品。雙塔四周長著茂林翠竹,溪澗叮咚,環境清幽怡靜。游人身臨其境,猶如步入一方淨土,大有回歸大自然之感。
陳書記告訴記者,美榔雙塔姐塔為六角形,妹塔為四方形,雙塔相距20米,分別坐落在立於池水中帶石柱圍欄的塔基上,每一塔基前設有月台,均有弧形引橋式石階梯連接池外。據說,姐姐因嫁人,故塔身供養的都是文武官員雕像;而妹妹一生與佛相伴,故其塔身雕像全是佛教人物雕像。
雙塔精工巧作,造型優美,特別是妹塔,塔心室供釋迦、彌陀二佛,還雕飾眾多佛教造像及裝飾圖案,十分華美。
開發
旅游觀賞價值較高
美榔雙塔整體造型協調美觀,淳古樸拙,最傑出的是其精湛的石雕藝術,石工精致,風姿綽約。李主任告訴記者,美榔雙塔經過700多年風風雨雨的侵蝕,雖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風化損害,主體建築卻沒有倒塌毀壞,實屬國內罕見,具有較高的旅游觀賞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