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保護好北京的青瓦四合院保護好重要景觀保護好傳統建築色彩

保護好北京的青瓦四合院保護好重要景觀保護好傳統建築色彩

日期:2016/12/15 1:37:2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唐末禅宗臨濟派弟子入川弘揚佛法,途經四川江津插旗山(又名蓮花山),見此地雙峰為頂,蓮花為盤,是一蓮花禅座寶地。寺廟後山上兩山峰鼎峙,佛法弟子便在當地人們的幫助下按照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格局在此新建寺廟。相傳當年要到寺內當和尚,每個人都必須得背得起這樣一塊石板,修上一級石梯,才能受戒當武僧和尚。正殿為土木結構,硬山式頂,並施以弓型翹角風火牆,梁架結構用五柱,前為乳伏搭牽,中用二拱梁,以駝峰為支柱,後用五橫梁四支柱,柱未落地,並置於蟾蜍脊背上。

    還有廣布於城區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院落、優秀近現代建築等。由此可見,北京舊城確是一座歷史文物存量最多、級別最高、各類文物建築高度集中的歷史文化名城。按照歷史文化青瓦名城整體保護的要求,對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只是歷史名城保護中的一部分,而北京歷史名城的真正價值,是城市整體風貌的保護。而且它們位置部署上的秩序和整個文物環境,正是這座名城壯美特點之一,也必須在保護之列。由於多種原因,舊城以內的大量傳統建築,還沒有被納入到文物保護范疇之列,很多有價值的傳統建築在城市建設與改造中被“新陳代謝”掉,即使“幸存至今”的,其保存狀況也不堪入目,與往昔的美觀大相徑庭。從空間上隔斷了文保單位及傳統建築與歷史名城之間形成的整體聯系。舊城內的市政建設、破壞性使用等諸多的問題,也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中凸顯出來。

    保存現狀與占用情況各異。這就要求各級政府部門下大力氣協同作戰,使各項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工作落在實處。在國家利益的大前提下,通過協調協商,統一思想與行動,走共同保護、共同開發、共同受益之路。

    按照“整治兩線景觀、恢復五區風貌、重現京郊六景”的保護思路,對全市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搶險修繕。 使天壇、頤和園、周口店遺址、先農壇、十三陵、歷代帝王廟、孔廟、國子監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建築得到搶修,緩解了本市地面文物建築長期以來存在的年久失修的局面。復建了永定門城樓,開放了袁崇煥祠、紀曉岚故居、歷代帝王廟、天壇神樂署等一批價值高、知名度大的文物建築,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在已修繕的139處文物保護單位中,得到了整體修繕的不足10%,大多數乃屬於搶險加固或局部修繕。而567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及2600余處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絕大多數未曾修繕,保存狀態令人擔憂。 六是保護好北京的四合院;七是嚴格控制高度,保護好舊城平緩開闊的空間形態;八是保護好重要景觀;九是保護好傳統建築色彩,金碧輝煌和青磚灰瓦協調相映;十是保護好古樹名木。

    中山鎮雙峰寺歷史悠久,青瓦古建築保存完好,規模巨大,與少林寺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具有打造成“西部少林寺”的基本條件。該項目竣工後,將引進少林寺佛教文化品牌等文化活動。北京是五朝古都,擁有眾多歷史文化遺跡,其中尤以北京舊城之內最為豐富。然而,隨著北京城市的不斷發展,大批擁有較高價值的文化遺產卻身陷困境,甚至湮沒消失。文化遺產是千百年來中華先民勤勞智慧的結晶,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性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