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溫暖收官
日期:2016/12/14 11:08:4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博物館裡逛廟會 古遺跡中賞新春
2月22日元宵當晚,歌舞歡騰,花燈璀璨,由成都市文廣新局、武侯區人民政府主辦,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武侯區文體旅局執行的“2016武侯祠成都大廟會”,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圓滿收官。作為成都首次“新年文化藝術月”的重點活動,本次大廟會歷時17天,接待游客120萬人次,各項精彩的活動內容,豐富了百姓的節日文化生活,弘揚了傳統文化,得到了廣泛贊譽。
成都最早的廟會,是在秦朝時期李冰父子都江堰治水前舉辦的抗旱求雨廟會,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如今的“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是在已中斷45年,原民國時期的青羊宮春節廟會的基礎上恢復舉辦的,自2005年起,落戶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舉辦至今。作為成都大廟會的舉辦地,武侯祠博物館在文藝演出、互動游戲、主題燈組、特色展覽和民間工藝、小吃展銷等方面精心組織,同時挖掘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不斷豐富大廟會內容,打造出魅力無窮的特色文化品牌,為營造成都和諧歡樂的節日氣氛頻添亮點。通過連續多年的成功舉辦,“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的規模、檔次、影響逐年俱增,成為知名文化品牌。
文化惠民 樂享新春
武侯祠成都大廟會在活動期間執行惠民門票價格,觀眾只需花費平時參觀武侯祠文物區所需門票價格的一半,就能游賞武侯祠文物區、西區、錦裡三個區域的所有精彩內容,開放時間延至晚上10點。優惠的門票價格、充裕的參觀時間、豐富的游賞內容,讓越來越多的家庭走進博物館,來到大廟會,體會三國文化與民俗文化組合呈現的獨特魅力,找回濃濃的、喜慶的中國年味。市民馬先生表示,大廟會真的越辦越好了,帶家人朋友來逛,花錢不多,看點太多,值得!
丙申猴年 游喜神方
自古以來,武侯祠不僅是三國的崇聖之地,還恰好位於成都“南方”這一吉祥方位。武侯祠裡供奉的蜀漢英雄劉、關、張、諸葛亮,不僅成為老百姓心目當中的忠、義、財神及智慧之神,更成為春節期間被擁戴的“喜神”。自清代中、晚期,每逢新春佳節,成都人逐漸形成到武侯祠游歷喜神所在方位(游喜神方)的民俗。人們扶老攜幼出南門,踏訪武侯祠,拜谒劉關張和諸葛亮,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
近年來,“游喜神方”成為每年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的重要內容。今年的大廟會上,活潑可愛的小喜神們在特別設置的“喜神小屋”內為觀眾蓋喜神印章,送福貼、福掛,並在廟會現場巡園送祝福,表演小節目,讓現場觀眾充分感受到傳統文化帶來的喜慶與歡樂。
觀燈看戲 璀璨猴年
俗話說,“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觀燈,是中國人春節最傳統的活動項目之一,到武侯祠成都大廟會賞三國主題燈組更成為很多成都市民的過年習慣。今年的大廟會,15組大型主題燈組,把武侯祠西區及錦裡裝飾得大氣磅礴。一萬多盞懸於空中的氛圍燈,在廟會現場延伸出一條條燈光長河,震撼壯觀。“三英賀歲”“蜀道雄關”“出師北伐”等燈組,為人們演繹出一個個三國故事。各種以猴為主題的燈組也奪人眼球。有手拿金箍棒、身穿鎖子金甲、頭戴鳳翅紫金冠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有呆萌可愛的卡通猴,為觀眾送上長壽安康、年年有余、福祿雙全的春節祝願。
過年看戲,圖個年味,圖個熱鬧!2016武侯祠成都大廟會期間,從主舞台的綜藝節目到薦馨殿廣場的民俗絕技舞獅梅花樁,從三義廟廣場的歷史劇場到錦裡街道上的古裝器樂表演,共計260多場演出,輪番上演,讓逛廟會的觀眾仿佛穿越到古代節日街頭,隨走隨看一場場精彩好戲。元宵當日,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梅花獎”獲得者、川劇表演藝術家王超帶領他的團隊也登上了主舞台,讓觀眾在廟會這個屬於百姓的舞台上,欣賞到劇院級高水准的藝術表演。
三國尋蹤 文化大展
唐代李白有詩雲:“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蜀道,是一條充滿神話色彩的線路,更是一個充滿浪漫幻想的代詞。蜀道上歷史遺跡最多、故事最傳奇則當屬三國時代。本屆大廟會,特別推出《三國尋蹤——蜀道上的三國遺跡圖片展》,遴選出成都武侯祠自2013年來對四川地區的三國遺址進行科學考察的珍貴照片四十余幅,結合三國歷史,帶領觀眾領略蜀道上的三國文化遺跡風采。展覽得到了三國愛好者和普通觀眾的高度評價,甚至有不遠千裡專程趕來看展的粉絲。
筆墨歌盛世,詩畫迎新春。正月初九,大廟會又增加新的文化內容,《小中見大——楊曉陽、曾來德新春書畫作品展》拉開帷幕,向公眾展出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和副院長曾來德的近四十幅書畫作品。楊曉陽的大寫意水墨人物畫,渾樸厚重的造型似頑石古玉之型,水墨暈染之間又有古陶陳茶之韻,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曾來德的書畫作品,筆墨圖式中蘊含著的深厚現代精神,讓人耳目一新。展覽為普通百姓提供了近距離接觸精品藝術的機會,進一步弘揚了中華美學精神。
海棠花是中國的傳統名花之一,花姿潇灑,花開似錦,素有“國艷”之譽。本屆廟會期間,天氣晴好,春暖花開,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第23屆海棠盆景迎春展又與廣大觀眾見面了。800余盆栽海棠盆景及滿枝桠的土栽海棠,配以4萬余盆時令花卉,讓市民在大廟會期間感受節日的火紅熱烈和春日的溫暖花香。
文化互動 百姓參與
專業的、傳統的文化互動內容,也讓大廟會充滿文化味。專家鑒寶惠民活動,邀請到川內權威考古及文物鑒定專家、四川省文物鑒定專家組的四位老師,為收藏愛好者帶來的“寶貝”現場聽診,並與大家分享收藏知識。專門設置的謎語區,准備了幾百條與三國有關的謎題,工作區更有武侯祠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為大家兌獎答疑。觀眾游走在一張張寫滿謎語的彩紙陣中,猜謎答題,體驗傳統游園樂趣。
逛市集,買年貨,是廟會最古老的傳統。本屆廟會設置的三國集市,在張燈結彩中映襯出紅紅火火的春節。觀眾游走在其間,逛書市,嘗小吃,轉糖餅,捏面人,買傳統小玩意兒……各種特產非遺項目也由傳承人及手工藝人現場展示,從年畫到剪紙,從皮影到泥人,在傳承文明的同時,也為觀眾呈現出最原汁原味的過年味道。
安保護航 服務保障
為了讓觀眾平安逛廟會,歡樂享新春,本屆大廟會不僅安保措施全面升級,服務配套設施也全力投入。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聯合公安、消防等相關單位組建的聯合指揮部,在大規模增加安保力量的同時,根據現場實時情況,對大廟會安保進行統一調度和指揮。首次投入的人流測量技術系統和安檢設施,對入園人流進行了實時監控和應急管理,讓人氣熱點大廟會也成為安全景點。增設的臨時衛生間、防護欄、垃圾桶等服務設施,以及醫療室、廣播站等服務內容,讓大廟會在觀眾眼裡顯得尤為貼心。
傳統與科技嫁接,成都武侯祠官方微信在本屆大廟會期間通過“互聯網+”創新大廟會游覽方式。觀眾只需關注武侯祠微信,點擊“成都大廟會”板塊功能條,掌上廟會就可一鍵掌握。精心設計的三維導覽地圖,配合三條推薦線路,將廟會內容清晰呈現。進一步點擊功能圖標,詳盡參觀攻略全方位洞悉。覆蓋武侯祠文物區全域的免費WIFI服務也讓觀眾使用微信功能更便捷。不少年輕觀眾表示,大廟會不僅有年味,而且好時尚!
精彩的內容,惠民的活動,良好的管理,讓“2016武侯祠成都大廟會”在贏得觀眾喜愛的同時,也得到海內外媒體的強勢關注。不僅中央電視台連續七次對大廟會進行報道,韓國、中國香港等媒體也專程到大廟會拍攝熱鬧紅火的年節內容。作為愈來愈有影響力的節慶活動文化品牌,武侯祠大廟會讓觀眾在博物館的文化體驗,增添了更多內容,傳播了更多文化價值,成為節慶活動與傳統文化融合的典范。 (成 文 攝影:丁浩 羅景玠)
(來源: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