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民間建築磚雕的風采

中國民間建築磚雕的風采

日期:2016/12/15 1:22:2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磚雕以磚為基本材料,是建築特有的一種雕塑工藝,在中國民間建築中應用廣泛。中國的磚雕藝術歷史悠久,在千年演變中不斷開拓技法,提高藝術品質,強化地域特色,深化文化內涵,最終以極其輝煌的成就享譽世界。

    古代的磚有方磚、條磚和空心磚三大類。歷史遺存的古磚往往镌刻制作年代、吉祥語或圖案紋樣,是研究磚雕發展脈絡的重要資料。

    考古資料表明,我國最早的磚產生於周代。春秋戰國時期,磚雕工藝初露端倪,河北易縣燕下都等遺址發現的模印花磚,已出現米字紋、繩紋、回紋等裝飾紋樣。秦磚在模壓成型的基礎上,以模具加印紋飾。陝西鹹陽秦都遺址出土的龍紋空心磚,雕刻精細,造型生動。漢代興起以畫像磚、畫像石裝飾陵墓之風,尤以東漢為盛。這一時期的畫像磚承襲傳統模壓印花工藝,雕工更勝前朝;裝飾題材包括勞動生活、自然風光、神話傳說等;構圖疏密有致、形象生動,風格質樸古拙。南朝以彩繪畫像磚為其特征,裝飾題材包括竹林七賢、伎樂、武士、四神、羽人等神話及宗教題材。據史料記載,北齊邺都的高阙用磚多有花紋,或镌刻文字。隨著佛教建築的興起,磚塔盛行,磚雕在這一領域中嶄露頭角。唐代的磚雕,在模壓印花後還要加工雕刻,因此作品更精細、更有立體感。這一時期盛行花磚鋪地,多以蓮花、寶相花、忍冬等連續紋樣裝飾。河南安陽修定寺塔磚雕,在多達3440余塊的磚雕上,刻有侍女、童子、青龍、白虎、釋道人物等共計72種圖形,雕工精細,造型豐滿,充分顯示了唐代華美的藝術風格。在宋代的《營造法式》中,首次將磚雕技法規范化。這一時期仍流行模印花磚,多為中心對稱的卷草紋飾,還出現了全雕鑿的精細做法,以及在磚基上塗色的做法。河南偃師出土的宋畫像磚,記錄了婦女日常生活的情景,人物刻畫生動、傳神,風格清新,雕工精湛,為北宋磚雕之佳作。明初磚雕盛行於王府、廟宇等大型建築中。明中期以降,石雕和琉璃取代磚雕成為高級建築的新寵,磚雕降低身分在民間小型建築中廣泛應用。明代中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磚雕遍及民間市井。隨著磚雕的技法開拓,制作精益求精,題材內容愈加豐富,迎來了磚雕藝術的黃金時代。清中葉,受“巴洛克”、“洛可可”等西洋建築風格影響,磚雕工藝精細入微,並開始形成各具特色的磚雕流派。由磚雕派生出來的灰塑粉墨登場,在嶺南沿海地區大行其道,使建築呈現絢麗多姿的面貌。

    工藝是形成磚雕藝術特色的重要因素,民間磚雕基本沿襲明、清的做法,主要工藝有燒活、燒、鑿活、堆活等。燒活是最古老的磚雕工藝,先用泥塑或模壓法使磚坯成型,然後入窯燒制而成,特點是易於加工,但造型層次少精細不足。燒是在燒活的基礎上加工雕刻的技法,與燒活相比較費工時,但成品線稜挺括剛柔相濟,層次清晰適於近觀。鑿活是直接在磚坯上打鑿、雕刻的工藝,有陰線、平活、淺活、深活、透窟窿、透活、圓身等做法,技法全面,表現力最豐富。堆活是磚雕的旁系,在磚上以灰堆塑造型稱之為“堆”,在抹灰的作業面上刻陰線稱之為“镂”。灰塑又稱“灰批”,是一種由磚雕“堆活”發展而成的建築裝飾工藝,以細石灰和紙筋拌和成灰漿塑形,於半干時上色。大型作品要用木條和鐵絲制作支架,或塑成若干單件再組裝。灰塑與陶塑、螺钿鑲嵌等工藝結合稱陶灰塑,風格更加華麗。嶺南一帶的民間建築,常在屋脊和牆頭上堆砌陶灰塑,紋飾復雜繁瑣,色彩強烈。


    在民間建築中,磚雕主要用於裝飾照壁、門頭、什錦窗、墀頭、檐板、廊心牆、山尖、院牆、透風、屋頂等部位。照壁磚雕常以線腳圍成長方形的“池子”,內設四角岔花和中心花,自由式構圖不拘一格與繪畫相仿。照壁磚雕飾紋題材廣泛,包括福、祿、壽、喜等吉語文字,以及寓意吉祥的人物、動物、花草等。門戶磚雕主要用於裝飾門頭、門楣等部位。磚雕門頭與屋頂的結構相仿,頂型有一面坡、人字坡等;檐下也有椽、檐板、斗、撐、額枋、垂柱等仿木磚雕結構。飾有磚雕門頭的大門精致、華美、富有氣勢。磚雕門楣在工藝上模仿木雕,其精美程度不亞於木雕門楣。北方園林的錦窗外形豐富,窗套多以磚雕裝飾。江南園林的漏窗,以磚雕裝飾心屜,造型精致、優美、通透。透風又稱透氣,功能是避免牆內木柱受潮腐蝕,多為長方形磚雕構件,磚雕紋樣以梅、蘭、竹、菊等花草為主,也有采用瑞獸或吉語字符的樣式。牆面磚雕可細分為檐牆磚雕、廊心牆磚雕、山牆磚雕、院牆磚雕等類型。廊心牆磚雕施用於廊心牆的中心偏上部位,工藝手法有陰刻、平雕、鑲嵌等;構圖既有中心花加岔角花的規則樣式,也有不拘一格類的繪畫式構圖;裝飾題材包括人物、動物、花草、文字題跋以及各種寓意吉祥的幾何紋樣。山牆磚雕主要施用於山尖上的山花、透風等部位。北方硬山磚房的山尖上常裝飾磚雕懸魚。墀頭上部的戗檐和盤頭下的墊花,外形方正而且幅面較大,又是檐下的突出部分,因而成為磚雕的重點裝飾部位,裝飾內容包括各種寓意吉祥的題材。盤頭部分為多層線形結構,雕飾以卷草之類的連續紋樣為主。屋頂磚雕主要用於民間建築的屋脊和吻獸等部位。磚雕脊飾種類繁多,不同地區風格各異。

    中國民間磚雕歷經數千年的發展,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中開拓技法,挖掘題材,豐富表現手法,強化地域特色,最終形成風格迥異的磚雕流派。


    北京磚雕盛於清代,工藝成熟,技法熔浮雕、透雕、線刻為一爐,題材以花卉為主,風格嚴謹、端莊、渾厚,主要施用於照壁、門楣、檐下、墀頭、廊心牆、檻牆以及透風等處。山西磚雕屬北方磚雕體系,歷史悠久,工藝純熟,精工細作,構圖飽滿、繁復,多為福、祿、壽、喜、財之類寓意吉祥的題材,風格精致華美,多施用於照壁、門楣、檐牆、墀頭、山花和屋脊等部位。陝西磚雕上承盛唐磚雕的風格,兼受山西、甘肅等地磚雕風格的影響,工藝純熟精湛,內容包括人物、動物、花卉等,多為寓意吉祥的題材,構圖飽滿,造型古樸、大氣,具有濃厚的西北地域特色,主要施用於照壁、檐下、廊下、門楣、窗框、屋脊等部位。甘肅磚雕的主要產地臨夏古稱河州,因此甘肅磚雕又稱河州磚雕。工藝上先借助模具手工捏塑制坯,然後入窯燒磚,最後在燒好的坯上加工雕刻。甘肅磚雕工藝成熟,刻工精細,技法豐富,題材有龍、鳳、獅、虎、蟲、鳥、花卉等,常施用於寺廟和住宅的照壁、門洞、甬道、山牆等處。徽州磚雕雕工精致,層次豐富,玲珑剔透;構圖明快、疏朗,題材內容豐富,包括人物、動物、花卉、山水以及各種吉祥圖符,風格秀麗典雅,書卷氣息濃厚,多施用於門樓、門罩、八字牆、照壁、墀頭、屋脊等部位。廣東磚雕技法豐富,有高浮雕、淺浮雕、圓雕等,有時還與彩繪、陶塑、灰塑等工藝相結合,成品既有單件磚雕,也有組合式磚雕。廣東磚雕層次豐富,立體感強,風格繁復绮麗,題材有故事傳說、祥禽瑞獸、四季花卉等,施用於祠堂或寺廟的照壁、檐牆、墀頭、牆頭、神龛等部位。

   總體上北方體系的磚雕工藝純熟,造型洗練,風格古樸、豪放;南方體系的磚雕技法更豐富,造型精致層次感強,風格或典雅或绮麗,蘊含陰柔之美。


    磚雕是中國民間建築重要裝飾藝術,由精湛的技藝、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獨特的藝術手法熔鑄而成,清新質樸而又巧奪天工。民間磚雕的創作者多為民間藝人,因此造型手法質樸、清新,不拘一格。物質條件與民俗文化的差異,使磚雕流派紛呈,顯示風格迥異的地域特色。民間磚雕以美的形式給予人愉悅享受,同時以深厚的文化內涵感化人心。願這清新質樸之美能感染更多的炎黃子孫,進而感染全世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