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保護抗戰文物 凝聚愛國力量

保護抗戰文物 凝聚愛國力量

日期:2016/12/14 11:22:2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省政協組織廣大政協委員、部分專家學者與相關部門展開對口協商,圍繞促進我省抗戰文物的保護利用,推動全社會進一步增強對抗戰文物的保護利用意識、提升保護利用水平、擴大保護利用效果等,積極建言獻策。

 

  全面普查 摸清文物“家底”

 

  “我省有著豐富的抗戰文物,但不少分布在偏遠農村和山區,給保護利用增加了難度。 ”民建安徽省委日前通過調研發現,多年來,有關部門雖做了大量工作,但對我省可移動抗戰文物“家底”情況,仍未能全面系統掌握,許多珍貴的抗戰文物至今藏在山野不為人知。征集到的抗戰文物,也分散在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黨史辦等單位和個人手中,資源未能實現共享。為此建議,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為契機,開展抗戰文物普查工作,盡量摸清我省抗戰文物的范疇、數量、分布,在全面清理核查的基礎上,建立“安徽省可移動抗戰文物數據庫”。

 

  省政協委員祖雲提出,對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各市縣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和各大學校史館、檔案館等庫存的抗戰文物,統一登記造冊並整理,在此基礎上,運用數字化等現代技術手段,建立安徽抗戰歷史文物數字博物館,實現資源整合與共享、安全並長久地保存。

 

  “抗戰文物不可再生,應著眼長遠,保護為先。 ”民進安徽省委建議,高起點科學編制我省抗戰文物保護和利用專項規劃,並加強專項規劃與 “十三五”規劃及地方城鎮建設、文化發展、旅游發展等規劃的統籌和銜接,引領和督促各級文保部門編制本級抗戰文物保護利用規劃。通過規劃的實施,在對全省抗戰文物進行全面摸底並作出價值界定、有序推進抗戰文物的分類分級管理和掛牌保護 “全覆蓋”的同時,推進重點抗戰文物資源的整合、有序開發和利用,尤其是推進抗戰文物保護與地方旅游發展的融合,加強資源、政策、項目、資金方面的統籌。

 

  整合資源 籌建省級紀念館

 

  “安徽境內各種類別、各個專題的紀念館、博物館為數不少,唯獨缺少一個能夠完整展示安徽抗戰歷程的紀念館。 ”在省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看來,安徽為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建立省級抗戰紀念館很有必要、意義深遠,如果紀念館建成,以新四軍抗戰文物為主體的全省抗戰文物,勢必能夠得到全面的保護和更好的利用。

 

  致公黨安徽省委建議,籌建“安徽省抗戰文物綜合陳列館”,並列入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實利用可移動抗戰文物實物,采用聲、光、電等不同方式,科學再現遺址內外環境,動態還原原始場景,鮮活展示歷史事實,弘揚抗戰精神。

 

  “整合全省重點抗戰文物點,形成紅色旅游路線,著力發展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旅游,不斷提升抗戰文物影響力。 ”安慶市政協建議,依托省內豐富的抗戰文物資源,多層面安排展示平台。在抗戰文物富集地區建設專題展館,或在博物館、歷史紀念館等開辟專題展區,通過省市聯動、資源共享、巡回展覽等方式,舉辦抗戰實物展、抗戰圖片展、影像資料展、景象復原展等,展示江淮抗戰歷史。在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大專院校中小學校,廣泛宣傳包括正面戰場、敵後戰場、民眾抗戰在內的抗戰英雄事跡,深入挖掘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強化抗戰文物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

 

  多方動員 鼓勵民間公益收藏

 

  “保護利用抗戰文物,既需要政府依法而行、有力推進,也離不開社會支持、大家來做。 ”今年69歲的張興華是合肥干休一所的退休干部,曾任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教授。他長期致力於抗戰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積極開展公益收藏,先後征集500余件價值較高的抗戰文物,自辦家庭式“抗戰文物陳列室”,並依托所存文物從事公益事業。

 

  張興華介紹,去年他在省圖書館舉辦了 《安徽抗日戰爭歷史圖片及文物展》,吸引了數萬人觀展。他編寫的《侵華日軍在安徽實施80次毒氣戰戰況一覽表》和《侵華日軍在安徽設立慰安所情況一覽表》,已被安徽省檔案館收藏。多年來的經歷使張興華感到,民間人士開展抗戰文物保護利用有著獨特的優勢,大有必要、大有可為。

 

  張興華認為,收藏抗戰文物是公益性收藏,不同於一般性的投資性收藏。他建議,為順應民間收藏抗戰文物的發展,應在出台抗戰文物保護與利用等政策文件中,進一步明確抗戰文物民間收藏的地位與作用;積極宣傳民間人士開展抗戰文物保護利用的事例,加強輿論引導,增進社會共識;支持建立民間抗戰文物保護利用交流公益平台,組織開展交流活動,努力形成整體合力;開展民間抗戰文物博物館、陳列室等評級授牌活動,將民間有影響力的抗戰文物公益展館納入紅色旅游推介名錄,並為民間抗戰文物展陳“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提供支持。

 

  綜合利用 提升社會經濟效益

 

  “深挖抗戰文物內涵,彰顯其特色,在利用上做深、做大、做精,並開拓思路,創新資源利用,努力運用新的創意結合相應的科技手段,不斷提升其社會經濟效益。 ”省政協調研組建議,根據各地的具體實際,高起點,大手筆,將抗戰文物利用與其他人文旅游和自然風光一同規劃,相互促進,大幅度提升其吸引力和效益。

 

  以泾縣新四軍軍部舊址群為例,省政協調研組提出,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升展覽水平。內容上,可以由以前重點表現皖南事變,拓展到新四軍軍部及當時的新四軍在新四軍軍史和整個抗戰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上,可以進一步綜合運用新的科技手段,提升展覽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方式上,可以變游客的被動參觀為主動參與、體驗;體量上,可以就近拓展相關舊址群做精、做特,形成一個規模較大、內涵豐富的景區,合理開辟交通線路,開通電瓶車載客旅游;環境上,應大力整治,對景區內不協調的建築,應通過“穿衣戴帽”的改造方式,使之與軍部舊址風貌相協調,附近的農田應通過產權流轉、規模經營的方式,根據優化舊址群環境及做大旅游、提升吸引力的要求,發展相應的創意農業。

 

  致公黨安徽省委建議,在保護利用抗戰文物中,要依托綜合展館開發文化旅游項目;開發抗戰文物復仿制品、工藝品、旅游紀念品、形成系列抗戰文物文化產品;支持撰寫抗戰文物宣講文稿,編輯出版一批高質量、高水平的抗戰文物學術研究專著,努力提高安徽抗戰文物宣傳、研究的整體水平,使宣講文稿、學術研究更接地氣,更接近百姓。

 

  日前,黃山市政協召開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座談會,特邀抗戰老兵、各界人士,回望烽火歲月,弘揚先烈事跡。

       (來源:安徽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