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護國寺街是什剎海地區著名古街之一護國寺街因護國寺而得名
日期:2016/12/15 1:37:1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趙書先生介紹,青磚護國寺街是什剎海地區著名古街之一。東西走向,東起德勝門內大街,西至新街口南大街,全長593米,路寬6米。護國寺街因護國寺而得名。該寺建於元代,始稱崇國寺,古街曾被稱為崇國寺街。明成化帝賜名崇國寺為“大隆善護國寺”後,寺前古街被稱作護國寺街。有些電瓶車根本沒有任何牌照,按相關交通管理條例,不能在公路上拉客,然而,一些電瓶車依然“我行我素”,特別是經常堵在恭王府入口處,也影響旅游團隊出入。
誠信服務方面的監管措施要進一步加強,最好能聘請志願者以游客的身份暗訪,實施“流動監管”;護國寺古街最好能成為步行街,讓悠閒的步履替代機動車的穿行。在北碼頭84號看到一座古建築。據了解,這棟樓房是由英國人於1931年建造,系私人住宅。後來,該建築變成了北碼頭青磚街道和居委會的辦公樓。而當公民記者走進樓內,發現並無辦公人員。後經詢問得知,街道和居委會已撤出此樓,如今成了一座空樓。其中一個重要做法就是:在當地政府統一協調、部署下,景區與當地交通、城管、工商以及旅游執法部門合為一體,統一行動,緊密配合,形成“共下一盤棋”的態勢,此舉可資借鑒。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先後投入5萬元對路仲的古建築群進行消防設施整體改造維修,在街道內設置消火栓和疏散指示標志,配備滅火器,為各經營戶添設自動噴淋、煙感和手動報警等自動消防設施。 有已成稀世珍寶的近300幢明清民居建築,還有縱貫南北堪稱“福建第一街”的古鎮主街、閩北歷史上最早的書院和平書院以及由明末著名軍事家、民族英雄袁崇煥題寫塔名的“聚奎塔”。
一是畫好圖,請來全國知名專家團隊給和平古鎮作保護和開發總規、控規和詳規;二是籌好錢,通過多方籌措,現已落實專項資金近2個億;三是有序實施保護搶救工作,收購、拆遷、修繕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我們在維護修繕過程中,按照修舊如舊原則,做到最大限度保護古鎮原貌。和平古鎮的保護和搶救、挖掘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門前電線像蜘蛛網一樣,一旁的窗戶處還長出一棵植物,窗玻璃也不見蹤影,側牆玻璃窗戶壞的壞,爛的爛,俨然一幅沒人管理的樣子。古鎮規劃展館建設基本完成,游客服務中心在正籌劃建設,主街三線下地改造工程進入地面鋪面階段,和平書院進入修繕階段。
更多地考慮了人體生理構造,坐起來更加安全舒適。什剎海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車換新與乘坐價格沒有直接關系。“三輪車胡同游這個項目的收費是旅游服務收費,執行的是市場調節價。”該負責人說。據什剎海街道工委副書記高建軍介紹,什剎海青磚風景區管理處已設立特許經營日常管理辦公室,全面負責日常管理,將請專業人士,對車夫和企業進行安全、禮儀、外語和旅游講解等方面的培訓,對服務質量也高度關注。來京游覽的江蘇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南京某藝術院校校長鮑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假若護國寺古街是一條步行街,沿街末代王爺宅門、梅蘭芳故居以及老戲院、老字號、老胡同……其文化內涵就會得到充分發揮,就會讓很多游人發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