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學習淺談
日期:2016/12/15 1:21:3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回想多年來的工作與學習經歷,分析研究當前古建築施工普遍存在的工程重量問題,面對整個社會木材資源日漸缺少,匠藝人員後繼無人……
呼吁社會各界,更是相關部門和管理機構對各行業技術工人和匠藝人員的培訓,保護和重視,使之能安心本職工作本行工作,使之能有發揮提高的出路,使之能夠後繼有人……。(有人願意去學,有家長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學)
“從古建築工程木結構構件下料配料說起”
談到木構架構件下料配料工作,傳統來講其決不是,僅根據設計圖紙要求把木材鋸開……,它是對設計之合理性的進一步完善、補充、深化、細化,亦是一次復核、核對和計算木構件工程量的過程。
更重要的是面對場地大堆原木,他要求負責人有木材學實踐識別能力和經驗,有木材利用的材料力學知識,當然更主要還是要有對古建築、結構、構造的熟悉了解……。他才能搭配選擇和優化並充分利用好每段木材,達到合理用料,降低成本,增強每個構件質量,從而提高工程質量。
他須熟知圖中設計要求內容,清楚每個構件的可偏差內容及可調量和構件的功能用途……
在嚴格保證設計質量要求的同時,適度的根據每段木材之具體情況,優化和調節構件規格,充分利用每段木材的優勢,避開每段木材的具體毛病,以達到材盡其用……。
根據以上工作內容之特性,這要求我們木結構工程的下料技術負責人員,不僅是一個古建築工程熟悉的技術員,還要是一名木材學,結構力學的有識之士,也要是一位合乎傳統匠藝要求的能夠人盡其全責心力,也讓物盡其能用的有品格有道義的古建匠師……。
木結構構架的制作安裝是古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環節,他是展示施工者才藝與品德的工作過程,也就是要求我們的匠人師傅們不僅要懂得古建築結構,也要了解木材特性,卯榫結構原理,更要具備良好的惜物、愛物,能讓物盡其功用,能知卯榫之功能,用途,種類並合理選配,做到大小適宜,溜漲適度,易入能緊,結合規范有效的才藝與人格品德……。
古建築工程在施工操作過程中有好多環節的技、藝、決、竅是不可能通過書面文字傳播的方式完整地傳承下來的……。
象木作方面對各種各樣的木材品種,各個地區,各個季節的木材含水情況,各種不同的設計要求與各個構件在不同的受力方向,受力大小等,如何把握卯榫溜漲程度,如何選擇和確定卯榫之結構方式與大小比例等才能達到最優之結合質量。
卯榫是木結構建築與器物的壽命之關鍵之處,下面舉一早年凡例:四十年前我一位老鄰居家用一串戶木工用兩天時間打了一架住房風門冬天防寒用,也幾乎是同一時間我一位師兄(人稱好手藝木匠),也為自己家住房打了一架風門用了四天時間。結果我鄰居那架風門第三年就壞啦,他找人備料做了第二架風門,可也過了不到四、五年就又壞啦,只好再次備料、找人做了第三架風門。前年我回老家到老鄰居家走走,發現老鄰居又換了彩鋼風門,老鄰居跟我講,木制風門不耐用,我做了三次還用了不到十五年,這次改彩銅門啦
……。而我哪師兄上次做的風門至今用上四十年啦還好好得用著……。
木材生長實實的不容易啊,一棵樹少則十幾年,多則要幾十年才能成材,我們再不能放任由一些不懂木構卯榫重要性,不負責任的人去操作木結構建造工作啦……。
我們再也不能把那些真正能具備才藝,能盡心盡力的成熟匠師們當一個一般體力勞動者來使用對待啦……。
事關社會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與浪費!
事關一座建築的壽命長短與子孫後代利益!
這不是一件小事啊……!!!
諸如之類情況在古建築施工各個技術行業當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也要求業內人員要有一個不斷地學習提高的信心和堅持力。已經在行業內撐握較好程度技藝的師傅們要積極帶領身邊同行盡快撐握和提高必要的技藝決竅……。
同時也祈盼和希望我們社會各方面,特別是古建築工程的管理機構和相關部門領導人能給他們理解支持及扶植幫助,能夠鼓勵和尊重他們,使他們能成長,提高能夠後繼有人……。
建議在各類古建築施工管理中重視其中各行業把頭師傅們的作用,如木作、瓦作、石作、小木作、油彩作……各行業把頭師傅的職責,名份、利益,對他們進行考核管理,業績記錄,進行評比,審核,建立技藝人員檔案與所完工建築的竣工檔案,一體存檔……。
具體來說即每一座完工建築檔案中要有各行把頭師傅的具體參與經歷記錄,各分項工程完工應有其自檢認可合格的簽字,把他們如同重視項目經理一樣重視起來。他們的職責,收入、名份,該給的均要給,同樣建築在保修期或長期間發生質量問題,把頭師傅們同項目經理一樣要承擔終生負責制……。
比如象大木構架立架完成,其大木作把頭師傅必須對其立架完成的工程進行自檢,並簽認合格,才可開始其下道工序,同時合格認可簽字人即負有終生質量負責的責任……。
各行類推……。
古建築文化,古建築知識及一般的古建技術可以通過書面和文字的形式來傳播學習,可古建築施工中的部分技藝決竅則不太可能通過書面圖文來完全傳承下去,它必須要在實踐中鑽研、摸索,並以師帶徒的方式來傳承發展,它須要有人願意去學……。
目前這些匠藝人員中絕大多數人不善言說書寫,但他們的作品大眾喜歡,後世需要,他們的操作技藝是他們刻苦鑽研練習的結果,更是我們祖先們留下的高品質的無形的寶貴文化遺產。使這些操作技藝得以發揚提高和傳承保留下來是我們當代社會的責任,尊重勞動創作,尊重勞作技藝,本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文化知識是學習得來的,技藝能力要靠動手操作練習才能撐握的。
知————不等於會,它要練、練久而熟,才能掌握……。
呼吁社會各方面要像重視演藝人員一樣重視匠藝人員,象重視文憑、學歷一樣重視各行業技藝人員,一個成熟的匠藝人員來之不易啊,一個成熟的匠藝人員在鑽研學習鍛煉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要比五年大學生活多付出很多啊……。
我們要象重視培養演員一樣來培養各行業匠藝人員,讓他們用勞作的方式展示出他們的才能和成熟達到他們的人生追求……。
比如演藝界有什麼“百花獎”、“金雞獎”、“藝術院校”、“藝術名人”、“藝術名家”為什麼匠藝界就不能有“魯班獎”、“名師獎”、“各行匠藝名人獎”、“ 各行匠藝研習學院”等……。
我們也應給以他們必要的支持、培訓、比較、鼓勵,讓他們後繼有人(有人願意去學、去追)
如不然將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缺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缺失,也必將成為這個民族未來的缺失,我們現在著手還來得急……。
我們鼓勵勤學苦練,我們鼓勵勞動創造,我們鼓勵學有所成,我們鼓勵通過勞動創造和刻苦練習來掌握人生命脈 。我們鼓勵通過雙手勞動為後人留下藝術財富,我們鼓勵通過藝術勞動達到自己精彩的人生……。
建議:我們一些相關管理部門,比如在發放和審核升級古建築施工企業營業執照時不僅要看其有多少注冊資金更重要應該看其是否聚齊了必要的成熟合格的技藝人員。如:大木作、瓦作、石作、小木作油彩作的大把頭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