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金華山地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金華山地最完整的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4 21:39:1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嶺下鎮後溪村,最遠可以追溯到南宋年間。悠久的歷史和青山綠水的環抱給了這個山村一種與世隔絕的神秘感,也留下了近200多間古民居。最近這個平靜的山村卻因為這些古民居陷入了一場爭執的漩渦。一邊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古建築,一邊是村民們急需的建房需求。200多間古民居到底是拆還是留?也希望請網上的親們來給村民們出出主意。     21歲就出門闖蕩的湯良波是態度非常堅決的一位。     他和記者站在部分村民新修的樓房面前,表情充滿著疑惑。這些新造的樓房都是西式建築,雖然嶄新干淨,但在湯良波眼裡和村裡那連成一片的古民居格格不入。     湯良波介紹:“我們村是南宋時期從武義遷移過來的,這麼多年過去了,幾乎沒有經歷過大的拆建,所以古民居保存得比較完整,這在附近村子裡是很少見的。真的都拆了就沒有了,一去不復返了。”     湯良波也對這些古民居的保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現在古村游方興未艾,我覺得我們村完全也可以開展起來,這樣不但古民居保留下來了,也給幾乎沒有什麼集體經濟的山村找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我住在老房子裡一輩子了,走之前就想住一住洋房。”村民老湯看著村口陸續建造起來的幾棟新樓房,語氣裡充滿著向往。老湯年逾七旬,最近面對不斷紛至沓來的專家和記者,他經常直言不諱:“我們很多村民真的不想再住下去了!大家都想造新房子。”     老湯的觀點在後溪村的村民裡也很有代表性。這讓湯良濱等村干部感到壓力很大。     “我們村除了這些古民居群落剩余土地都是基本農田,除非上級部門給我們新的土地指標,不然村民要蓋新房只能原拆原建。”     湯良濱說,村民們對古民居也有感情,也理解村兩委想搞保護性開發的想法,但是橫亘在他們和古民居之間的政策瓶頸卻很難逾越。     湯良濱拍著一根古民居上拆下來的大梁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們最多延遲一二個月,如果真沒有辦法,也只能和老祖宗的房子說再見了。     中國村鎮文化學術委員會的國家級規劃專家洪鐵城先生先後五次來到後溪村考察,他給後溪村的古民居群落下了一個铿锵有力的定語:“這是金華山地原始規劃最生態最平民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村落。”     洪鐵城說實事求是地講,後溪村的古民居也許沒有特別高大上的“文物價值”,但後溪村的古民居群落分布別具一格,村莊原始結構和原始規劃格局保存非常完整,村莊擁有純天然的流水系統,還是很有保護前景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