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沈陽發現清代早期建築群遺址

沈陽發現清代早期建築群遺址

日期:2016/12/15 1:21: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史料記載,1625年3月份,清太祖努爾哈赤遷都沈陽的一年多時間裡,一直住在現在的沈陽故宮附近,然而,努爾哈赤的寢宮卻神秘地消失了三百多年。令人驚喜的是,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經過兩個月的勘測和考古發掘,日前在沈河區北中街一處工地上發現了一組清代早期的建築群遺址,經考證,這正是三百年前努爾哈赤的寢宮遺址“罕(hān)王宮”。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北中街清朝豫親王多铎王府遺址北側大概五十米處。我面前的一片相當於兩個籃球場大小的地面上,呈現出大約1米深的土層,裡面露出了一段長約3米、高約半米的青磚牆基。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隊的趙曉剛隊長介紹說,這裡就是努爾哈赤早期寢宮遺址“罕王宮”。

  整個建築保留了滿族傳統的台式建築,是一座兩進院落:(罕王宮遺址保留基礎建築位置大概在30x30這樣一個平方米內,原來的建築規模肯定是遠遠要超過這個的。現在所存留下來的建築基礎包括一進院的大門和圍牆,二進院的台階和台基。整個建築的上部結構已經完全被破壞掉了,包括建築的東西兩側的台基也被民國時期的建築破壞掉了。)

  趙曉剛說,努爾哈赤遷都沈陽到病逝的這一年多時間裡,罕王宮一直是努爾哈赤的住所。隨著清兵入關,罕王宮逐漸廢棄,最終荒廢坍塌。直到上世紀80年代偶然在北京發現的《盛京城阙圖》,才讓人們知道了罕王宮的真“面目”:(罕王宮主要出土的文物除了磚之外,出土一些綠釉的瓦當、擋瓦、銅瓦、滴水。通過綠釉能表明建築等級非常高,因為在中國古代,只有皇宮、王府和寺廟可以使用綠釉。包括出土瓦的規格都非常大。由此也完全證明了這是罕王。)

  罕王宮遺址的發現,不僅揭開了努爾哈赤在沈陽住所的秘密,更對研究盛京城整體的規劃和保護、清代早期的歷史,包括滿族的建築格局、建築方式等都有重要的價值:(大家都知道中國傳統的漢族的宮殿,宮和殿是在一起的。而滿族早期的時候宮、殿是分離的。沈陽故宮的大政殿和這個罕王宮遺址就屬於政殿分離,這是有濃郁的滿族特色的一種建築形式。罕王宮算起來也應該是沈陽故宮的一個組成部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