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走在明城牆上遠眺

走在明城牆上遠眺

日期:2016/12/15 1:19: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當我登上南京明城牆時,這座世界上最大的磚牆城垣,已經巍然屹立在那兒600多個春秋了。

南京明城牆是中國建築史上一件偉大的作品。當年奪得天下的朱元璋,不乏政治家統治者的戰略眼光和睿智,吸納了休寧人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安邦定國策略,動用築城人員百萬余眾,於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開工,歷時21年,依據南京復雜的地形地貌,豐富的河湖水網,依山傍水建造起了非方非圓、呈不規則形狀的南京明城牆,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統一全國的都城城牆。

南京明城牆原總長33.676公裡,為中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牆建造技術集大成者,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古今中外的城牆都無法與之比肩。現珍存下來的南京明城牆,有城門13座、水關2座、城高12米以上。城牆以花崗石為基,巨磚作牆。這些巨磚是當年朱元璋下令全國5省20州118縣燒制而成,總數量近4億塊。每塊磚上都刻有制造者的府縣官衙和年月日,如不合格一律退回重做,再不合格就將治罪。傳說當年朱元璋曾親自檢驗過磚的質量。城牆築成時,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夾漿,十分堅固。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離均設有排水洞,將城牆內側的積水排出城外。牆頂是用磚鋪成地面並砌成“雉堞”,並設置有石制的洩水槽,用以排放雨水。城牆上還留有跺口、窩鋪。13座城門上部均建有高聳的城樓。其中,聚寶門、三山和通濟三座城門上部各有城牆四道,每兩道之間的空間稱為“甕城”,可作為戰時防備之用。聚寶門設有“藏兵洞”27個,可藏兵3000人以上,城中央還建有鐘樓和鼓樓。對這些牢固的基礎工程和精細的防護措施,我不禁感慨萬千,深深歎服。

走在明城牆上遠眺,最顯眼的景物是雞鳴寺和玄武湖。雞鳴寺,位於雞籠山東麓,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它始建於西晉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梁武帝於南朝梁大道元年(公元527年)在此興建同泰寺,始為佛教聖地,名列“南朝四百八十寺”首剎,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重建寺院並命名“雞鳴寺”。玄武湖,方圓五裡,已有1500多年歷史,六朝為皇家園林,明朝為皇家禁地。如今它是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湖泊,當代僅存的江南皇家園林,江南三大名湖之一,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春秋兩季,水面一片碧綠,粉紅色荷花掩映其中,滿湖飄溢清香,景色迷人。漫步在明城牆上,舉目遠眺,雞鳴寺樓台煙雨,玄武湖煙波浩渺。

遠眺十裡秦淮,槳聲已遠,燈影猶在,那夫子廟、江南貢院、王謝故居、六朝金粉,仿佛仍依稀可辨。“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時代侵蝕的痕跡。你可以揣摩,可以憑吊,可以遐想……”(朱自清《南京》)而要真正了解南京城,你就得登城俯瞰玄武湖,漫步莫愁湖,蕩舟秦淮河,那兒是南京最真實的景象,真正的南京和南京市井文化。

“金陵自古帝州”,但縱觀歷史,除了明代是南京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其他每一個王朝都短得不成氣候。南京地理位置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從三國孫權開始就一直充滿了血腥,中國所有城市未出其右。王朝興廢,帝王更迭,數不盡的風流人物終究是“名士青山,美女黃土”。南京歷史上遭遇的戰火不計其數。但堅強的南京人總是歷經非常磨難,浴火重生,重新崛起,並屢屢從瓦礫荒煙中重振繁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