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做好古建築的修繕保護沒必要復建地安門

做好古建築的修繕保護沒必要復建地安門

日期:2016/12/15 1:25:2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今年3月初,北京市文物局曾披露,將啟動北京中軸線歷史建築群申遺工作,1955年被撤除的地安門復建被提上日程。音訊甫出,坊間談論紛繁。有音訊稱,北 京歷史文化名城維護委員會專家參謀組成員日前向媒體透露,決議不再復建地安門。專家組以為,舊址復建將關於現有交通形成很大壓力,而假如南移復建,則失去 地安門作為北京中軸線坐標之一的歷史、天文意義。
  此前,北京市復建完成的永定門,在四周現代建築的映托下,似乎並沒能帶給人們希望中的厚重和 次序,倒是更像一個孤零零的、被周邊現代建築擠壓的仿古模型。永定門如此,地安門的情形似乎也不會好到哪裡去。無他,城市的格局、建築之間的比例關系曾經 發作了變化,再試圖以復建古建來尋回曾經的風采,只能是事半功倍。北京城的中軸線綿亘南北,串起了永定門、正陽門、天安門等九門,九門在天文上的延展,培 養了古都恢弘絢麗的層次感和次序感。依照古建專家羅哲文的說法,“9代表圓滿和終極”,地安門關於中軸線次序意義嚴重。但是,理論上的“圓滿”訴求,並不 一定就意味著曾經消逝了的地安門就應該重建。
  理想地看,往常地安門一帶空間逼仄,舊址重建必然會影響交通,以至可能會制造出新的擁堵,北京城 曾經夠堵了。而一度提及的南移復建,不只會喪失“舊址復建”的地標意義,同樣也面臨著道路兩側房屋拆遷的宏大壓力。在維護舊城風貌的問題上,或者說在中軸 線申遺的問題上,北京城不應該再標新立異、動辄就大興土木了。與其消耗巨資興建古建築新古董,還不如踏踏實實地做好現存古建的維修維護;與其總想著數字上的“吉 利”,還不如先下決計阻止對現存古建築的猖獗拆遷。
  北京城現有大批殘破的、瀕臨消滅的古建築,亟待修復、保存下來。報道顯現,北京現有市級以上文保單位324處,四成對外開放,大局部被機關團體和居民占用,文物建築長期得不到修繕,存在嚴重的平安隱患,更有大批有著豐厚歷史文化信息的古建,以至都沒有列入維護。
   關於閱盡滄桑的北京城而言,燃眉之急是盡力保管下現有的古建築,不使其繼續遭到粗暴的毀壞、野蠻的拆遷,並以歷史的溫情和敬意呵護好那些看似破褴褛爛的 院落、廟宇。也就是說,有限的財力應該用在維修和維護上,而不是復建新古董上。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再復建地安門”當然是一種理性的回歸。當然,在這個過 程中,各種不同意見的表達和博弈,也在客觀上強化了維護古都風貌的公眾認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