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南保護改造年底有望現雛形 專家不贊成復建明城牆做法
日期:2016/12/15 1:21:1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宜居城市”是許多城市追求的目標,也是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昨天,作為本屆名城會的一個重頭戲,2012市長論壇暨宜居城市發展咨詢會在寧舉行。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的51個城市的市長以及宜居城市建設方面的專家們共聚一堂,就“宜居城市”的話題暢所欲言。會後,51位市長共同簽署了以“集聚創意智慧,建設宜居城市”為主題的 《南京宣言》。
讓老百姓詩意般棲居
“我走了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大量的時間都是招商引資,但去年去美國考察和今年去澳大利亞、新西蘭考察,我的主題就是宜居城市建設。”南京市市長季建業在演講中表示,考察後,給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宜居城市是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生態良好,人文氛圍濃厚,城市功能完善,交通便捷的城市,可以說宜居城市是在最大限度實現了人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南京的目標就是努力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生活舒適、生態優美、交通便捷、品質優良、人民幸福的宜居城市。“每一個家庭都喜歡打理自己的小院子,作為市長我要打理這座城市的大家園。”季建業表示,要著重保護好城市的生態環境,保護好每一座山,每一條河,因為這是先人、大自然賜給我們的。他坦言,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過去多多少少對生態環境都有一些破壞,現在要把這個歷史的“欠賬”還掉。
季建業表示,南京將分享各個城市的新經驗和新辦法,提升城市的功能、提升城市的環境、提升城市的品質,讓老百姓能夠詩意般棲居。
老城南保護改造年底有望現雛形
對於備受關注的老城南,季建業透露,對老城南現在定了一個原則,就是全面保護,整體保護,修舊如舊。在對蔣百萬故居、胡家花園、江南考棚等建築進行全面保護的同時,也對一些建築融入了現代的元素。南京利用原來的色織廠廠房,改造後建設成南京書畫院、美術館和老城南記憶館。
“這一區域的部分原住民將予以保留,其余的則將異地安置。”他表示,有些建築將實現一些功能性的轉換,成為適合旅游、文化展示、休閒場所。“老城南保護既要彰顯歷史風貌、肌理,也要展現這個地方新生的活力。”據悉,今年底這一區域的保護改造將有望現雛形。
《南京宣言》摘要
今天,我們來自世界名城的代表,相聚中國古都南京,就創意與宜居進行探討,充分認識到:
一、宜居是城市的特質和目標,是市民的期盼。一個宜居的城市一定是有文化品質的城市,有創意的城市,有良好生態、便捷交通的城市,能讓人們詩意般棲居。
二、創意改變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城市由“功能型”向“價值型”轉向。我們倡導:用創意突破有限的資源約束,促進城市轉型、經濟轉型;讓文化激發城市活力,推動城市復興與重生。
三、以創意創新驅動,以文化為靈魂,以科技為支撐,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我們主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推進創意成果產業化;推動創意經濟活動與可持續發展相融合,實現從創意產業向創意經濟的邁進。
四、創意是建設宜居城市的途徑。創意推動宜居城市建設。我們呼吁:促進創意社會化,讓人人成為揮灑創意的主體;實現城市宜居化,使人人享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墨爾本宜居性在全球排名首位。“這取決於它的生活方式、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及其低犯罪率。”畢達姆表示,城市規劃需要市民來參與,市民參與度比較高,這也是墨爾本拿到世界上最宜居城市的桂冠的原因之一。
在包多尼看來,宜居城市首先規模要控制,居民的人數不能太多;其次公共服務配套要健全,比如有便利的交通網絡供居民出行。“像意大利的一些小鎮,可能只有1萬戶居民,但生活在那裡很方便,很舒適。”
宜居城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人的感受,這是宜居城市中第一位的。“我覺得要真正做到宜居,這個城市還要有文化、有特色,有更高的城市品位。”劉英姿談到,她認為最主要的還是滿足人的更深層的需求。
多吉次珠認為,宜居城市首先應該是生態的、綠色的、無污染的,其次城市應該是暢通的、便捷的。另外,他認為宜居城市必須是以人為本的,最大限度的滿足人的需求。
住在城市裡的人非常幸福,來這個城市生活、觀光旅游的人也會很高興。”談及心目中的宜居城市,許志堅如此概括。他表示,如果外地人來到南京,把南京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那麼就意味著這個城市算是宜居城市。
廣州的文化特點就是比較自由舒適,或者說非常平民化,我歸納了一句話,有錢人和沒錢人在廣州活得都比較舒適和方便。”王東認為,廣州有著傳統歷史文化和現代都市文化交相輝映,是非常宜居的城市。
專家辣評
規劃專家阮儀三直言南京歷史文化保護中的不足——
逛了夫子廟有上當的感覺
目前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有119個。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昨天在會上透露,在最近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進行的歷史文化名城大檢查中,有許多名城“不及格”,有多個名城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歷史街區,城市中一些極富地方特色的街巷、宅院、居住群落都被新式的建築代替。“一個個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個性,也失去了魅力。”
不贊成復建明城牆做法
檢查中,南京的成績如何?他沒有詳細透露,不過表示南京的歷史文化積澱很豐富,民國建築保護得比較好。
提及南京的地標性旅游地夫子廟、秦淮河,曾來過南京多次的阮儀三直言,“看了就感覺上當受騙”。他特別提到了王謝故居。“王謝二人是東晉人,你一看那個房子,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的。”他批評說,這種所謂故居完全沒有認真論證過。同樣,對於南京一些地方復建明城牆的做法,他也不贊同,認為如今混凝土修城牆的做法不妥。
如今,許多城市熱衷“造假古董”,大搞重建復古,“但這與保護不相關。”阮儀三明確表示,重建不是保護,而是搞旅游經濟,搞假的旅游景觀。
要防止“遺址公園”變味
南京將開發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明故宮遺址公園。對於遺址公園的開發和保護,阮儀三認為,南京提出遺址公園方式進行文物開發保護是對的,是擴大保護范圍,按照保護的要求,改造成遺址公園讓公眾獲益,增加人的親近度,改變原來單純文物的性質,加大了環境美化的功能,也是增加經濟收入的一種方式。
“問題是要做好,以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不要以開發公園為主,戴上遺址公園的帽子掛羊頭賣狗肉,以遺址公園為名,收門票賺錢為生。”阮儀三一針見血地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