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3公裡的文物保護路需要走多久

3公裡的文物保護路需要走多久

日期:2016/12/14 11:06: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如今的李家窯遺址只剩一個標志石碑。

 

  從三門峽市規劃和城管執法局到李家窯遺址只有不到3公裡的距離,從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和湖濱區國土資源局到李家窯遺址,也不足3公裡,而該集貿市場未批先建近3年來,相關部門無一過問。

 

  近日,記者接到河南省三門峽市群眾舉報,稱該市李家窯遺址上,蓋起了3層樓房和9個鋼架結構大棚。

 

  “我們有手續,還是國家文物局批下來的。”4月20日,《法制日報》記者在走訪原三門峽李家窯遺址(現已建成大型集貿市場)時,得到來自市場所有方的回答。

 

  據了解,李家窯遺址位於虢國墓地東南兩公裡,為周代虢國都城。1963年9月被河南省政府列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三門峽市文物工作隊,對李家窯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考古發掘,在地下發現了城垣、城壕、建築遺址等。

 

  姑且不論文物部門批示是否能替代規劃和土地手續,單憑位於市場西北方的3個由鋼筋混凝土樁支撐起的大棚,就讓記者對於所謂批文的真偽有所懷疑。由於未能找到施工方,記者對於地樁深入地下的程度范圍無從了解。除了已建成的3個鋼筋混凝土地樁的鋼架構大棚外,記者還發現9個已打好的鋼筋混凝土地樁卻被故意掩埋,不走近根本無法發現。

 

  記者隨即到三門峽市文物局,在這裡看到國家文物局於2015年4月1日以《關於李家窯遺址綜合環境整治方案的批復》為題的“文物保函〔2015〕995號”函,這是一份給河南省文物局的復函,該函第二條明示:“在對李家窯遺址保護范圍內現有環境進行整治的基礎上,可搭建必要的臨時性農貿市場大棚,以滿足周邊居民日常生活需要。臨時性農貿市場大棚建設不得在李家窯遺址保護范圍內動土,應采取墊高建築基礎的搭建方式。同時,應進一步優化臨時性農貿市場大棚的建築色彩,注意與遺址周邊環境相協調。”

 

  然而,記者在遺址走訪時看到,在李家窯保護區內施工的卻是開挖地基的永久性建築,且鋼筋混凝土地樁深入地下,這與國家文物局的批復明顯不符。

 

  對此,文物局辦公室一位石姓主任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文物局對李家窯保護區內的建築方式和風格並不知情,還需進一步調查。但根據國家文物局已有批文,他認為集貿市場是合規建築。對於在文物古跡上起建築,文物部門人員是否應該在現場監督指導,且一旦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是否應報文化綜合執法部門等問題,石主任並未作答。

 

  據群眾反映,集貿市場項目自2013年就已動工,不知是何原因停工近兩年,在2015年6月又開始動工。

 

  國家文物局專家郭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古跡和文物的保護工作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環節,當地相關部門應主動承擔起責任,對破壞文物行為進行依法處理。

 

  記者到三門峽市規劃和城管執法局了解集貿市場規劃情況,該局規劃編制科科長李海龍對記者到來十分抵觸,對於記者提問一概以不知情作答。在得知記者已在三門峽市委宣傳部備案並由該部辦公室引薦而來後,李海龍說這事不歸規劃編制科管,讓記者到工程科去問。

 

  在該局工程科,記者見到一位郭姓科長。她告知記者,所有需要審批的項目都由行政服務中心的規劃審批窗口辦理,讓記者去那裡了解情況。

 

  記者隨即趕到三門峽行政服務中心的審批大廳。對於記者的詢問,規劃審批窗口的工作人員非常意外,他告訴記者,窗口只接收辦理審批申請手續,審批程序和結果都是由局裡具體經手的。

 

  該工作人員表示,李家窯那個集貿市場他知道,並透露這個項目沒有任何規劃手續,且一旦出了事肯定小不了。當記者繼續追問時,他卻不願多說。

 

  到底李家窯遺址上建起集貿市場有否規劃?相關部門諱莫如深互相推诿的態度讓記者愈加迷惑。究竟集貿市場所有方有多大的依仗,才使得他們罔顧法律法規,敢於未批先建集貿市場,並對無規劃部門任何審批手續一事毫不在乎呢?

 

  4月21日早上,記者來到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在該局地籍科和土地使用科,記者了解到,集貿市場項目並未獲取土地使用證,對於該市場未批先建和現已投入使用的情況他們均表示不知情,讓記者向負責土地執法的了解情況。

 

  地籍科上官科長表示,李家窯遺址土地性質存在爭議,歸屬於崖底街道師家渠村,為六、七、八組村集體土地,而此集體土地的使用歸湖濱區國土局管轄。

 

  在湖濱區國土資源局土地使用股,對於記者詢問李家窯遺址土地性質,該股工作人員稱早在2011年此地塊已報征,同年審批文件顯示其土地性質已變為國有土地。對於國有土地未批先建情況應如何處罰等問題,該股工作人員表示這不歸他們管,要去市局詳細詢問。

 

  至此,記者經過兩天的走訪,得知李家窯遺址上的集貿市場除國家文物局的一紙批文外,再無任何使用手續。該集貿市場未批先建近3年來,相關部門無一過問。

 

  值得一提的是,地圖顯示,從三門峽市規劃和城管執法局到李家窯遺址只有不到3公裡的距離,從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和湖濱區國土資源局到李家窯遺址,也不足3公裡。

 

  李家窯遺址命運將如何,本報將持續關注。


(來源:法制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