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大修後遺症:高平古中廟
日期:2016/12/15 1:21: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晉東南高平羊頭山下的古中廟裡保存有1座元代木構太子殿(祠),正面看上去為面闊三間歇山頂建築,用五鋪作雙杪雙下昂,周檐施用大額枋,老角梁後尾架抹角梁,上施斗拱承屋架,殿內施八角形藻井,中懸垂蓮柱,俗稱無梁殿。格局似獻亭或舞樓,是國家文物局啟動的“山西南部早期建築保護工程”105處國保之一,每一處國保國家直接撥款到位,看來是錢撥多了,燒得此處沒地方花,殿整個拆除,去夏在現場看到的時候就很驚訝,確認了半天才搞清楚施工人員挖地三尺(清理地基)的地方就是這座元構所在地。觸目驚心啊怎麼就敢整體拆除呢?即便大修也用不著如此大動干戈吧,過多干預失掉一部分歷史信息不說,這整個就是重新建造了個新個“古建”只不過用了些原構件的老木料而已,這叫早期古建保護工程嗎,介還是古建築嗎?修舊如新、修舊如毀來說它,一點都不為過,這就是犯罪!古建築碰到他們算是倒了大霉。應該清查是哪個古建公司承包的,怎麼中標的,包括高平市文物旅游局也得承擔責任!
古建修復一方面是缺錢,山西各地有大量木構古建岌岌可危,另一方面是只要修就必然會出問題,達不到修舊如故,無論怎樣也沒能擺脫這個惡性循環的怪圈。記得程宇曾發過一套視頻,是《紀念中國營造學社成立8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專輯,原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所長、河南省文物局局長楊煥成先生發言時曾就建國後中原古建修復時忽略地方特征直接套用官式法式或則例的後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現在我發現包括古建所裡的一些專業的和外地區到河南工作的搞古建築維修復原設計的,現在由於對當地地方設計手法的時代特征不認識,全拿著官式設計往裡套,一套一個亂,一套一個糟!現在我當這十幾年局長是煩透了,不改變文物原貌,不但是改變文物原貌,法式、手法一起改變。弄的現在讓後人再研究,現在是真偽難辨,這樣的話(後果)非常嚴重!......古建築維修沒錢不行,錢少不行,錢多是壞事!錢多了沒事找事破壞文物!我就是這個觀點,河南過去窮才能夠把文物原狀保存下來,河南富了,把文物破壞了!......所以說,文物保護維修沒錢不行,錢少不行,錢多了就使有些人節外生枝、畫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