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大學生當古建築測繪員 完善徽派古建築數據庫

大學生當古建築測繪員 完善徽派古建築數據庫

日期:2016/12/15 1:20: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如今,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在享受暑假的安逸。但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的80名大學生,卻來到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黟縣南屏村。這80名大學生首次當起“測繪員”,要完成對8座古建築的測繪任務,他們的測繪成果將會納入“徽派古建築數據庫”。

古建築數據庫建立的基礎工作就是測繪,對於他的重要性,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的老師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掌握了測繪技術,比如前一段時間黃山發生大水,著名的古村落被水淹了,為了讓被損毀的古建築能夠實現百分之百的復原,合肥工業大學才正式籌備徽派古建築的數據庫。據了解從93年開始,合肥工大就已經開始著手做這項工作了,經過20年的發展,目前已經能夠實現將古建築制作成三維模型。

黃山市擁有眾多保存比較完整的古村落、古建築,因此對於古建築的保護顯得格外的重要。這些大學生的到來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歡迎,他們說通過這些學子的努力,保護脆弱的古建築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參與工作的80名大學生來說,給古建築做測繪不僅有意義而且充滿了樂趣。由於沒有先進的儀器,很多的時候只能用上卷尺、竹竿、梯子等一些傳統的儀器。他們覺得通過這項工作,不但可以更好的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而且還促進了同學之間互助合作的精神。


被洪水沖毀的呈坎古建築正在征集歷史圖片,以求未來盡量原貌重建。而如果有更為翔實的“數字檔案”,恢復原貌就不再需要大費周折。昨天,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藝術學院80余名大學生,正在皖南對古建築進行全方位測繪,精確到每一塊雕花或每一個斗拱,為這些古建築建立數字“生命檔案”。隨著測繪工作的推進,一個規模龐大的安徽古建築數據庫正在建立。

    【走進現場,揭秘備份經過】

    測繪一間房十學生忙三天

    昨天下午三點,黟縣南屏村的葉氏支祠外驕陽似火,十來個大學生正拿著各種工具忙碌。他們為這些古建築進行一次從裡到外、從上到下的全方位數據測量。大二學生黃維克告訴記者:“每一個斗拱的方位和花紋都要測量錄入。 ”

    葉氏支祠是明代建築,已有近500年歷史。大學生們的測繪分為平面、裡面和細部。從地表開始,每一根柱子、橫梁的直徑、高度、具體位置都要詳細測量。建築內部的每個角落、格局同樣要進行立體測繪。

    負責這次帶隊指導的合工大建築藝術學院副教授賀為才告訴記者,更高處的雕花,學生們需要爬上梯子,選擇一個小角度,用單反相機多角度拍照,然後用計算機軟件錄入圖像。很多房屋內的雕花,學生們還要進行手繪。 “一個明代祠堂的正廳看起來部件不多,實際測繪各種數據需要10個學生三天的時間。 ”

    動用計算機保存遺傳密碼

    著名的“抱一書屋”裡,各個部件的測量已接近尾聲。大學生米姝穎正在電腦上忙活,將數據通過電腦軟件錄入並建模。為保證這些數據的准確性,在數據分析基本完成後,還要再到現場進行一次補測。

    賀為才告訴記者,學生們會為每一棟古建築制作一個1:100或者1:50的模型。同時,在計算機裡建立一個立體模型。 “人們可以用鼠標走進古建築,家具的方位、柱子的位置、建築內的各種雕花裝飾都將精確展示。 ”

    賀為才說,此前合工大已經對皖南部分古建築進行了類似的全方位測量,並為它們建立數字檔案。未來有望建立一個安徽古建築數據庫,為更多的古建築保護提供數據支持。

    將擴大合作建更多生命檔案

    “這些古建築年代久遠,已經相當脆弱,這種全面的、立體的測繪,不僅為這些古建築保護提供了數字依據,而且一旦遭遇不測,也能為它的復建提供科學參考。 ”昨晚,黟縣副縣長陶平告訴記者,因為這項工作,需要大量人力和財力及專業人才,單靠文物部門的力量顯然非常薄弱,下一步,他們將擴大和合工大等院校合作,為更多的古建築建立數字3D的“生命檔案”。

    【這些古建築,將有生命檔案】

    抱一書屋:再現清代“希望小學”

    著名的“抱一書屋”建成於清代光緒年間,是當地富商李宗煝出資興建,用於族中子弟讀書的學堂。 “這其實也就是古代的希望小學”,賀為才告訴記者,這座建築與傳統的徽派建築有很大區別。 “采用了廊、美人靠這些蘇派建築的元素,與徽派建築元素結合,使得空間利用更為合理。庭院比較大,是孩子們的操場,課堂和休息區分開。 ”

    慎思堂:蘊藏著徽派建築的智慧

    另外一座著名古民居“慎思堂”,體現了清代成熟徽派建築的風格,在測量中,學生們發現,與現代建築科學理論不同,這些徽派古民居的立柱並不是從上到下貫通的。 “二樓的柱子不是頂著一樓的柱子立起來的,非常不符合今天科學的建築法式,但更體現徽派建築的智慧,重視空間利用。 ”對建築原貌忠實的記錄,賀為才認為,也為未來古建築的修復和維護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數據。

    【很多古建築,期待生命檔案】

    立體式測繪,首次大面積開展

    在大學生們進行現場測繪的黟縣,擁有大量的古村落和古民居,對這些古建築的保護備受關注。黟縣文物局局長倪國強告訴記者,皖南古建築體量多、數量大,以前的全方位測繪只是針對國寶級古建築進行。

    另外,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該縣2000多棟古建築中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數據和影像,但這種測繪大都停留在單體測繪和平面測繪上,像合工大此次進行的立體測繪,還沒能大面積開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