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縣上莊村上圪坨院古民居
日期:2016/12/15 1:21: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普通的鄉村民宅,即便年代久遠,其美術和歷史的價值也非常有限。比較而言,對於古村落整體的選址、規劃和布局的研究就顯得更有意義。文物二普中,高平發現了姬氏民居,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老的民居實例。文物三普中,陽城縣中莊村內又發現一處早期民宅,當地人俗稱“上圪坨院”。小院在村子的西北角,門前是新近拓寬的大道,周圍多是新蓋的小樓。小院內有正房和東西廂房,還有一大一小兩座插花樓,顯然是一戶殷實人家的宅院。
正房和西廂房最老,形制和大小基本相同,都建在石條壘砌的台基上,但正房的台基比廂房的略高。兩房都用通檐的四椽栿,然後駝峰、平梁、小八角形蜀柱和大斗,以丁華抹颏拱承叉手,捧節令拱托脊槫。梁架干淨漂亮,手法古老,但能否早過姬氏?或難以判斷。普通的鄉村民宅等級低,結構簡單,但做法的延續性到很強。比如正房和西廂房這裡都用斗拱,是古老的把頭絞項作,而梁栿伸出斫為耍頭,無齊心斗,俗稱“一斗二升”。這種斗拱,從漢代到清代兩千年中持續使用,並不是可靠的斷代依據。
鄉村民宅地域性強,數量多,毀壞、翻建的速度也快,即便在晉東南,明代以前的結構能保存至今也實屬不易。上圪坨院、姬氏、和高平趙莊村的某宅,風格手法近似,建造的年代接近,大致在元代和明初這個范圍內。其中,仍以姬氏體量最大也最有檔次,而且木作、石作的工藝細膩精湛,再加上至元三十一年的明確紀年,地位難以被撼動。
上圪坨院的發現令人高興,預料會得到國家更為妥貼的保護。可惜,小院已經被包圍在雜亂無章的新式建築中。上莊村是晉東南沁河流域一座很有規模和特色的古村,對於它的保護也許更為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