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古建老宅保護修繕 第二批項目40個

古建老宅保護修繕 第二批項目40個

日期:2016/12/15 1:21: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順利推進古建老宅保護修繕首批12個試點工程的同時,我市已研究確定第二批40個保護修繕項目。記者從昨天的市領導現場調研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作座談會上獲悉,即將全面啟動的第二批保護修繕項目擬向社會推出5處古建老宅,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這也是我市在古城歷史文化保護工作中的創新之舉。
  我市古建老宅保護修繕首批12個試點工程中,由市文旅集團負責實施的共有10處老宅,其中除丁宅已竣工驗收外,其余進場施工的有2處、項目報批2處,完成投資約2億元。由市城投公司負責實施的2處老宅中,衛道觀核心觀體修繕施工進度已完成計劃的50%,第一進屋面鋪築即將完工。
  在具體實施中,有關部門在理清思路中拓展了老宅運作途徑,為下一步持續推開工程開了個好頭。在建的潘祖蔭宅與上海花間堂酒店管理公司簽訂了經營文化精品客棧的合作協議,在建的嶺南會館與蘇州瑞富祥絲綢公司達成了建設絲綢文化展示館的合作協議,潘世恩宅下一步准備建設狀元博物館。
  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程第二批項目的選擇,首先考慮的是能夠相對集中、成片改造;其次盡可能選擇首批項目周邊,以便通過延伸擴展,盡快形成項目規模。與此同時,充分考慮選擇建築和文化價值相對較高的古建老宅,交通也要相對便利,並在業態上結合所在區有關特色街的建設規劃,進一步彰顯其利用價值。根據以點帶面、分期分片實施的原則,對具備條件的區域,在修復古建老宅的同時,我市將進行相對集中的成片改造,重點將圍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向縱深拓展和首批試點項目的延伸。
  古建老宅的保護修繕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與擁護。位於景德路的尤先甲故居和鈕家巷東昇裡5號民國建築是列入古建老宅保護修繕二期工程的兩大新項目。在尤宅居住了40多年的郁鳳倩早就盼著有一天能搬出老宅。她告訴記者,老宅的生活配套設施實在太落後,用水、用廁特別不方便,一到下雨天,屋內陰暗潮濕,人感覺特別不舒服。“早搬早好,我雙手贊成!”東昇裡5號是一處具有歐美風情的民國建築,一座主體建築、兩座配屬建築,還帶有一個較大的花園和泳池。現有三個建築均保存完好,但花園和泳池已不復存在。老宅目前被“72家房客”分割居住,園內不規范搭建較多。在居民搬遷工作啟動後,76歲的孤老戈月珍第一個簽訂了協議。戈月珍說:“我這一輩子沒住過新房子,現在有機會搬,我高興得不得了,我的新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呢!”
  記者了解到,二期項目中,擬向社會推出、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保護修繕的5處古建老宅,地理位置較好,體量適中,具備相當的修復利用價值,占地面積共計9287平方米,建築面積8045平方米。

古建老宅修繕保護既要保留蘇式傳統建築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價值,又要完善其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起來,只講保護不充分利用起來的“死保”不能持久
  堅持“四個結合”:與老城區居民家庭“改廁”工程、百姓居住條件的改善相結合,與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與城市功能優化布局相結合,與提升老城區環境水平相結合
  注重“四個並舉”: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參與修繕保護並舉,原汁原味的保護與創新方式的修繕並舉,修繕保護與開發利用並舉,古城整體保護與老宅單體保護並舉
  蘇報訊(首席記者 王芬蘭)古建老宅就像散落在古城的一顆顆璀璨明珠,見證著蘇州的千年變遷,是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元素。對古建老宅實施保護修繕工程是我市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舉措,自去年8月啟動以來,首批12個試點工程進展順利,其中丁宅已竣工驗收。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蔣宏坤,市委副書記、市長周乃翔率市有關部門負責人對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作進行現場調研,同時研究確定第二批古建老宅保護修繕項目。蔣宏坤要求,古建老宅修繕保護要成線成片,修繕保護中既要保留蘇式傳統建築的歷史風貌和文化價值,又要完善其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起來,積極探索和形成保護修繕與開發利用並舉的新路子、新模式。
  蔣宏坤、周乃翔先後前往尤先甲故居、衛道觀、東昇裡5號、丁宅等古建老宅已建和在建項目實地察看。丁宅是我市首批古建老宅保護修繕試點工程中首個也是唯一已經驗收竣工的項目。丁宅舊址位於大儒巷6號,新址移建於大儒巷54號。丁宅屬明代建築風格,梁架結構古樸渾厚,用料粗大,體現蘇式建築特色風格的舉折明顯,整體風貌呈現穩重古樸的格調,宅內雕飾精美、隽永,移建後的丁宅四進樓廳。項目於今年8月底竣工,建成面積近1500平方米,目前已與上海旅德藝術家王小慧簽訂了創辦藝術中心的合作協議。值得關注的是,丁宅在保護修繕中投資額約2500萬元,修繕後丁宅的市值已遠遠超過1個億,其社會效益和歷史文化保護的價值更是不可估量。  在仔細查看了修舊如舊的丁宅後,蔣宏坤、周乃翔稱贊該項目為我市古建老宅的保護修繕工作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樣板工程。
  我市首批古建老宅保護修繕試點在建項目衛道觀位於平江歷史文化街區核心區域內,老宅保留維修建築面積約1116平方米,復原新建1516平方米,在保留原有老結構的同時,宅院大殿地面將鋪上原有的老磚,充分體現原汁原味的古宅風貌。了解情況後,蔣宏坤提出,古建老宅要成線成片地保護修繕,既要保留蘇式建築的風貌特色和文化價值,又要在保護中充分利用起來,只講保護不充分利用起來的“死保”是不能持久的,要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多渠道、多形式修繕、保護、利用,積極探索和形成古建老宅保護利用的新路子、新模式。
  周乃翔主持召開調研座談會。在聽取了有關情況匯報後,蔣宏坤指出,姑蘇區、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的掛牌成立開啟了我市古城保護的新篇章,也對我市的古城保護提出了新要求。姑蘇區和市各有關部門要抓住這一契機,在古城歷史文化保護上邁出新步伐、開拓新局面、走出新路子。他表示,與桃花塢片區綜合整治保護利用工程和虎丘地區綜合改造工程一樣,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工程是我市古城歷史文化保護的重要舉措,工程實施一年多來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也得到了百姓的大力支持與配合。優秀的蘇式傳統建築是蘇州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散落在古城區的古建老宅是蘇州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元素和寶貴資源,我們要從擔負起歷史責任的角度來看待古建老宅修繕保護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蔣宏坤要求,古建老宅保護修繕要做到“四個結合”,即堅持與老城區居民家庭“改廁”工程、百姓居住條件的改善相結合;堅持與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相結合,要成線成片形成規模,提升保護的整體效果;堅持與城市功能的優化布局相結合,適當調整和完善功能定位和布局;堅持與拆除違章建築、提升老城區環境水平相結合,切實改善老城區的居住環境。與此同時,古建老宅保護修繕在方法上要注重“四個並舉”,即政府投資與社會資本參與修繕保護並舉,政府投資要做好引導,在大力推動中開好頭起好步,積極引進社會資本的參與;原汁原味的保護與創新方式的修繕並舉,在保持古建老宅歷史文化風貌原真性的同時,要創新手段和方法充分彰顯其實際使用價值;修繕保護與開發利用要並舉,不能為了保護而保護,要在保護修繕中完善其功能定位;古城整體保護與老宅單體保護並舉,古城整體風貌就體現在很多個單體建築上,既要保護古城的整體風貌又要保護優秀的單體建築。
  蔣宏坤強調,工程在推進中,要加快安置房的建設進度,為古建老宅居民的搬遷和下一步全面推進古建老宅的保護修繕創造條件,要確保安置房位置合理、縮短居民過渡時間。征收補償的政策既要有連續性、穩定性,還要有合理性、創新性。要積極營造加快古建老宅保護修繕的氛圍,加強輿論引導,爭取群眾的支持與配合,讓保護修繕老宅既是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同時也是對居民居住條件的改善,更是一種歷史責任的意識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共識。
  市領導陳振一、王少東、徐惠民等一同調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