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如今琉璃瓦仿古建築已經替代了古代真正的古建築技藝更精湛

如今琉璃瓦仿古建築已經替代了古代真正的古建築技藝更精湛

日期:2016/12/15 1:30: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古建築保護起來麻煩很多,也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利用。於是拆除那些不完美的真古跡、年代不夠久遠的歷史建築,按現代生活需要或旅游開發規劃建造各類賞心悅目的“假古董”,便成為了地方政府不由自主的選擇。假古街奇觀文__張松據1月17日權威統計部門發布的數據稱,這個問題暫且不去討論。而作為城市化結果的城市空間形態,空洞化、單一化問題,即“千城一貌”現象越來越嚴重已是不爭的事實。在新區繼續快速開發建設,舊城更新改造仍然劇烈推進的狀態下,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歷史文化名城開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復古運動。這場全面復興古城傳統風貌的局勢,正如北大中文系李零教授在《铄古鑄今:考古發現和復古藝術》中所描述的:現在,“復古的狂風把山都吹倒了”。可以說,在這些城市、這些歷史文化名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把老人家當年作出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指示,發揮得淋漓盡致了。山西大同,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300余年的建城史。2008年開始實施名城保護與修復工程,計劃投入資金100億元,全面恢復大同古城歷史風貌。其中的城牆修復工程投資10億元,按照“原材料、原形態、原工藝、原技術”的修復原則,僅2009年就拆遷建築487942.72平方米。河北山海關,2001年增補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了實現山海關古城“重現舊顏”的宏偉規劃藍圖,2006年4月6000米山海關長城本體修復項目啟動。2007年3月古城內四條大街街景整治項目,已建成150套形態各異的明清風格的仿古建築。據介紹,新建的仿古建築群已在北京奧運期間正式開城接待游客,讓人感覺仿佛來到了一個明清文化世界。山東台兒莊,2008年4月在“台兒莊大戰勝利”70周年之際,棗莊市政府決定投資重建台兒莊。以“存古、復古、創古”的重建理念,完整保存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古跡。古城規劃按照大戰故地、古城牆、古碼頭、古民居、古街巷、古商埠、古廟宇、古會館等歷史遺產進行逐步修復。如今,運河古道北岸的街巷、民居經過修復重建後,一派江南美景已呈現在游人面前。自1990 年代以來,我們的社會時尚中就似乎充滿了古色古香的氣息,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變得很懷舊、很有歷史滄桑感。一些城市也開始大規模興建仿古街道,這種過度懷舊的做派,這種大規模走火入魔式的復古行動,是因為現實中歷史環境消失得太快,人們開始真的需要歷史文化遺產了?還是反抗城市特色危機復興文化的義舉?現在作結論恐怕為時尚早,但現實中越來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宮宋城,充滿虛假的氛圍和功利的意圖,將城市的生活空間環境影視化、虛擬化得厲害。假的比真的好?文物古跡、歷史建築,真的越來越少越來越珍貴,假的越來越多越來越垃圾。但是貫穿我們2000多年歷史的“復古”藝術思潮,以及發生於80年代的仿古建築思潮,一直都在告訴人們,假古董比真古董好看,便宜,省錢,制造一個假古董還不會被求全責備,因是仿造、模仿,基本像那麼回事就可以了。就像你在家裡沒錢和沒時間認認真真養盆花一樣,退而求其次,買盆假花擺設起來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兒。省錢,省事,有時還可以臭美兩下,也不用擔心它是死是活。基於幾乎完全相同的“假比真好”理由,全國各地爭先恐後建造“假古董”,復興唐宋城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有一段對西京這座古都文化和旅游發展狀況的描述,既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又揭示了偽文化泛濫,“假古董”盛行的主要動因。“西京是十二朝古都,文化積澱深厚是資本也是負擔。各層干部和群眾思維趨於保守,故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比沿海省市遠遠落後,若如前幾任的市長那樣面面俱抓,常因企業老化,城建欠賬大多、用盡十分力,往往只有三分效果,且當今任職總是三年或五載就得調動,長遠規劃難以完成便又人事更新;與其這樣,倒不如抓別人不抓之業,如發展文化和旅游,短期內倒有政績出現。市長大受啟發,……干了一宗千古不朽之宏業,即修復了西京城牆,疏通了城河,沿城河邊建成極富地方特色的娛樂場。又改建了三條大街:一條為仿唐建築街,專售書畫、瓷器;一條為仿宋建築街,專營全市乃至全省民間小吃;一條仿明、清建築街,集中了所有民間工藝品、土特產。”現實中,各個城市復興漢唐都城也好,重塑明清風貌也罷,都會有這樣的理由和那樣的原因,但歸根結底的驅動力可能與廢都西京並無二樣。真的文物古跡保護起來麻煩很多,也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利用。於是拆除那些不完美的真古跡、年代不夠久遠的歷史建築,按現代生活需要或旅游開發規劃建造各類賞心悅目的“假古董”,便成為了地方政府不由自主的選擇。此外,近年來國家和各地方都出台了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風貌或歷史建築保護的相關條例,保護工作被提上了政府的議事日程,因而,大概沒有人敢於公開大膽地反對歷史遺產保護了,在無法大規模、簡單地拆除歷史建築和歷史街區時候,對偷換概念或者“打著紅旗反紅旗”的事情也是需要人們高度警惕的。前些時候在微博上引發微友熱議的北京玉河地帶的開發項目、寧波月湖歷史街區的改造規劃等就是典型案例。保護性破壞前文說到“復古的狂風把山都吹倒了”。這“山”就是傳統文化的真實根基,這“山”就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底線——“原真性”。面對歷史上幸存下來的真實的文物古跡,被這些“好心人”狂熱地“修繕”一新,甚至面目全非的種種狀況,有時候會有人以保護技術經驗不足為借口、以“交學費”來搪塞;有一些人會以“總比拆了要好”的評價尺度來“寬容”;甚至有人會認為:缺乏歷史文獻依據、脫離歷史空間關系,一座座再建的現代“假古董”和大規模拆真造假的古城“復興”,說到底是一種“保護性破壞”行為。首先,它違反文物保護相關法規,違背文物古跡保護准則所確定的保護原則和精神,《文物保護法》明文規定“不可移動文物已經全部毀壞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復古、創古”建設行為混淆了真文物古跡與偽文化赝品的界線,損害了文化遺產保護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多數的仿古建築、人造景觀都是以模仿或杜撰傳統建築形式建設的,其次,“盛唐想象”的規劃設計策略,會造成歷史文化是可以任意打造、隨意打扮的思維和“創意”,這也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當歷史可以成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那些不願意保護文化遺產的人更是可以肆無忌憚進行破壞和拆遷,如果何時需要了、到時候有錢了,一切“歷史”都可以從頭再來。這其中還有文物保護的一些誤區,如保古不保近,總以為歷史悠久,保美不保“丑”,因人、因事而廢物,譬如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陳獨秀故居至今未被列為“國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喜歡張愛玲小說的人也許越來越多,但張愛玲生活居住過的公寓要列為上海的保護建築,來自意識形態管理部門的權威意見總是在最後一刻作出“No”的決定。還有那些像老廠房、破倉庫、舊監獄等建築本身不夠美好往往難以逃避毀滅的命運,近年來,在上海的一些工廠地區由於藝術家打破禁忌地進入,才使得那些舊廠房改建文化創意園區能夠生機盎然地存活下來。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我國的先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建築文化。中國建築在世界的東方獨樹一幟,它和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並稱世界三大建築體系。博大精深的中國建築文化,在古代以中國為中心,以漢式建築為主,傳播至日本、朝鮮、蒙古和越南等國。中國古建築的影響范圍遍及半個亞洲和眾多少數民族地區,在世界建築歷史中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建築的高超技藝大體上是工匠之間口傳身授,然而匠人社會地位低下,難以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每每暗於文字,雖然多有經典作品,可是作為一個群體,他們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