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物愛好者4萬裡“尋訪”搶救古建
日期:2016/12/15 1:21:0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愛塔傳奇”的博客裡一張張或殘破、或倒塌、或被變賣的文物古建圖片,讓人觸目驚心。博主累計行走2萬多公裡,鑽山溝、訪村落,呼吁人們搶救古建。
“愛塔傳奇”是唐大華的網名。做電腦生意的他從小就是一名古建愛好者,為了能一睹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芳顏,他於2010年8月首次從山東來到山西。
“這裡是中國古建藝術博物館,作為一名愛好者,不到山西非好漢啊。”唐大華說。
山西是中國古建築遺存最多的省份,總量多達28027處,其中木結構建築上起魏晉,下至民國,時代連續,品類齊全。這些品質超群的古建連同附屬的彩塑、壁畫等,共同構成了獨一無二的中國古建築標本體系。
然而,這些木結構建築的保存現狀卻引起了他的擔憂。“情況非常不好。”唐大華說,兩年半的時間裡他參觀了三、四百處古建,其中半數以上都處於失修的狀態,有一小部分得到保護的,也是村民自己維修的居多,一眼就能看出來。
尋訪了3次後,唐大華開始在自己的微博和博客上寫“訪古日記”,圖文並茂地展示中國古建築的保護現狀,引起網民強烈反響。
“國保新绛三官廟成水暖店,省保屯留崇福院神秘消失,金元風格沁水玉清宮山門完全倒塌,榆次六台村清代戲台被賣到了廣東……越看越讓人心痛,非常惋惜。”唐大華說。
為了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除了在網上發表微博外,他還給國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以及地方政府寫信。
2012年4月份,國家文物局集中給他回復了一次,表示會將他推薦的項目納入督辦。山西省在2012年給長治撥款800多萬元用於文物搶修。
令唐大華感到欣慰的是,2012年11月份他又來山西參觀時,發現15座古建築已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繕。
他舉例說,長治市長子縣布村玉皇廟他前前後後尋訪了12次,這次看到其前殿已經搭建了防雨棚,感到自己的努力終於沒有白費。
唐大華說,“發現一座破損古建,然後經過反復去參觀,反復呼吁,終於有一天有人修繕了,這種感覺就像是挽救了一個生命,很有成就感。”
兩年半來,43歲的唐大華單人單車,風雨無阻。“能救一個是一個,未來任重道遠。”唐大華說,雖然已經來山西10多次了,但這絕不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