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0年前名人豪宅
日期:2016/12/15 0:54: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五大道”地區是天津名居名宅最為集中的地區,游覽“五大道”,看看天津的“小洋樓”,實際上是漫步在建築藝術長廊上的一次趣味旅行。這裡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因小洋樓多、保存完整、建築風格多樣以及體現出的中西文化的沖突、交融而著名,總建築面積超過99萬平方米,匯聚著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各式風貌建築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這些風貌建築從建築形式上豐富多彩,有文藝復興式、希臘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構成了一種凝固的藝術。
馬場道是五大道地區修築最早、最寬、最長的馬路。馬場道121號小洋樓,原為英僑學者達文士居住,稱“達文士樓”,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園別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築。坐落在馬場道上的還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學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922年,建築為平面“工”字形,具有羅馬建築風格。工商學院建於1925年,主樓三層帶地下室,外檐大塊蘑菇石牆面,曼塞爾式瓦頂,圓形大鐘,為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
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河北道285號的“疙瘩樓”為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舊居,其建築非常有特色,我們在這裡的一家西餐館吃了天津之行的最後一餐
張學銘,遼寧海城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二弟。民國時曾任天津市市長兼警察局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等職。該建築建於1925年,為磚木結構庭院式二層樓房,紅瓦坡頂,清水磚牆。建築造型穩重大方,內部裝修考究。
納森,英籍猶太人,1910年來華,初任職於開平礦務局,1928年後任開灤礦務局總經理。該建築建於1928年,為磚木結構庭院式樓房,紅瓦坡頂,清水磚牆。建築整體造型不對稱,坡頂造型錯落有致,主入口處引導性極強的供券柱廊成為整個立面的構圖中心。
睦南道74號的四幢小洋樓地處天津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的“五大道”上,居睦南道中心位置。系中國華北地區著名民族實業家李勉之先生於一九三七年在舊英租界地香港路(今睦南道)購地,聘請奧地利設計師鈣伶設計並督建的。現為天津市房地產信托集團公司辦公所在地。
周叔�|(1891~1984),安徽東至人。著名愛國人士、實業家和收藏家。建國後,曾任天津市副市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解放後先後四次將其珍藏的古籍圖書約四萬冊、文物一千余件獻給了國家。該建築建於1938年,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紅磚破頂,硫缸磚清水牆面。建築外形精巧別致、簡潔大方。
高樹勳(1898-1972),河北鹽山人。著名愛國將領。1945年10月率所部在邯鄲前線起義,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及河北省副省長等職。該建築為三層磚木結構庭院式樓房,紅磚坡頂,硫缸磚清水牆面。建築外形精巧別致、簡潔大方,山牆上部的高聳尖別具特色。
吳頌平,江西婺源人。天津早期四大買辦之一吳調卿之長子,曾任山西教育廳長。該建築建於1943年,為奧地利建築師蓋伶設計,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局部三層),平面成八字形,紅磚破頂,牆體局部為硫缸磚清水牆面。立面構圖簡潔樸素,形體特點鮮明高聳的雙坡頂錯落有致,建築整體大方,端莊;內部裝飾華麗。
王占元(1861~1933),山東館陶人,畢業於天津武備學堂,直系軍閥。曾任湖北督軍兼省長,1924年寓居天津後,從事工商業。網王占元住宅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紅磚破頂,硫缸磚牆面。另有三幢造型一致二層磚木結構樓房(局部三層)為王占元為其子所建,具有現代主義建築風格。
孫氏舊宅建於1931年。為清末民初新興的家族實業集團――安徽壽州孫氏後人孫震方的住宅。該建築為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局部三層),紅磚破頂,外牆采用水泥抹灰拉毛處理。立面設計簡潔大方,錯落有致,配以大面積券式門窗,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
劉冠雄(1853~1927),福建福州人。畢業於福州船政學堂,力學英國。辛亥革命後,九任北洋政府海軍總長,後寓居天津。該建築建於1922年,磚木結構三層樓房(帶地下室),清水磚牆,平面造型為雙筒望遠鏡,體現了主人的志向;立面滿布水泥抹灰橫線條裝飾,與紅色磚牆面形成了強烈的色彩對比。
雍劍秋(1875~1948)江蘇高郵人。早年就讀於香港,後至新加坡讀大學。曾任德商禮和及捷成洋行軍火買辦、匯文中學董事長及南開中學董事。該建築建於1920年,三層磚混結構樓房(帶地下室),建築立面構圖嚴整對稱,引入西方古典建築構圖方式,比例協調,線腳細膩,整體性強,十分莊重典雅。
原為奉系軍閥張作霖三姨太許氏居住。該建築建於1926年,由華信工程司沈理源設計。該建築為三層磚木結構庭院式建築.拍攝時巧遇由陳凱歌執導的<梅蘭芳>攝制組在此拍攝.
孫殿英,河南永成人,近代軍閥,曾任南京國民政府第六軍團軍長。1928年以軍事演習為名,炸開清東陵,將乾隆及慈禧陵墓盜掘一空。該建築建於1930年,三層磚木結構(帶地下室)。建築高大舒展,富麗堂皇,錯落有致,拱券窗、矩形窗、絞繩狀雙柱等諸多立面裝飾均有體現,帶有折衷主義建築特征。紅磚坡頂,清水牆面。立面結構簡介樸素,錯落有致,形體特點鮮明,高聳的坡屋頂使建築顯得端莊穩重,富麗堂皇。帶有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建築的特點。
顏惠慶,上海人,1922年任國民政府國務總理兼外交總長。1949年後,曾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該建築建於1920年代,作為顏氏私宅。1943年作為偽滿洲國領事館。該建築為三層磚混結構樓房,紅磚坡頂,硫缸磚清水牆面。建築立面呈對稱布置,端正規整,具有古典主義建築特征。
和平賓館曾下榻過得黨和國家領導人名錄
1951年11月葉劍英1951年11月毛澤東主席一行28人1960年12月葉劍英
1951年11月聶榮臻1951年11月周恩來、鄧穎超1962年10月楊勇
1951年10月榮毅仁1954年12月十世班禅1962年7月谷牧
1955年6月劉瀾濤1955年9月粟裕、楊成武1962年12月謝覺哉
1955年9月周 揚1959年4月江澤民1964年1月李立三
1958年6月姚依林1960年3月蔡暢(女) 1964年3月羅瑞卿
1958年7月宋平1960年3月鄧小平、彭真1964年5月廖漢生
1958年10月薄一波1960年3月李先念、烏蘭夫1964年5月馬文瑞
1959年2月李先念1960年3月歐陽欽1964年5月賀龍
1959年2月周揚1960年5月谷牧1964年5月羅瑞卿
1959年5月葉劍英1960年8月賽福鼎1964年6月李貞(女)
1959年12月萬裡1960年8月徐特立、謝覺哉1964年6月姚依林
1959年12月烏蘭夫1960年8月賀龍1964年6月姚依林
1959年12月李富春1960年8月葉劍英1964年7月姚依林
1960年8月譚震林1964年9月姚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