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東岳廟將對塔壁進行修葺並裝上燈飾 讓古塔煥發新姿

東岳廟將對塔壁進行修葺並裝上燈飾 讓古塔煥發新姿

日期:2016/12/15 1:30: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東岳廟始建於元朝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最初的占地面積為30多畝。曾國藩、左宗棠等歷史名人曾出巨資對古廟進行過修繕維護,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列入文物保護名單,也是我市唯一一處成規模的道教基地。

    據廟內的一位老者介紹,古廟歷史上曾多次遭受戰爭、火災等不可抗拒力的破壞,在解放後還被用來開過學校、工廠,經後全力搶修,才有了現在的規模。四合院式布局,分上下兩層,大門上方刻有五個紅色大字:“通邑東岳廟”。一樓財神殿門前有一巨大香爐,爐內香火旺盛。順著殿左側的樓梯上去,是二樓的三清寶殿,檐下的八仙過海彩圖敵不過歷史風雨,已經面目斑駁,主殿之神為“東岳泰山神天齊仁聖大帝”。

    目前,東岳廟大門右側的琉璃瓦建築已全部拆除,它周圍的大部分民房也只剩下小部分尚未拆除。根據拆遷公告,河西沿江城市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遷工作必須在2011年8月31日前全部完成。
 
    東岳廟負責人張道長告訴我們,他打心眼裡感到不捨,但為了支持城市建設,只能忍痛面對拆遷這一事實。張道長很感激:“政府其實很重視,市民不用擔心。”他介紹說,待40米寬的沿江風光帶建成後,東岳廟將整體向西遷移30米,重建之後的面積將更大,外觀也更加壯觀恢弘,和文星門碼頭一起成為三橋橋頭生態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和沿江風光帶上其他的宗教資源整合起來,共同為湘潭的經濟文化發展服務。

    日前開始了維修加固工程。將對塔壁用青磚進行修葺並裝上燈飾。陽山文塔始建於明崇祯元年(1628)時為九層石塔。清順治十四年(1657),文塔為風暴所毀。雍正五年(1727),新塔重建於原址,改為九層磚塔。豈料天不護佑,重建之塔問世不久又遭摧毀。乾隆五十九年(1794),知縣潘元音慷慨捐奉,於原址改建八角九層磚塔,由於在設計上進行了改革,且砌築所用材料均按固定規格燒制,文塔至今歷200余年風雨肆虐而不摧。,還將對塔壁進行修葺並裝上燈飾,讓古塔煥發新姿。

    近年來該縣大力改造城市更引人注目。“城市道路和面貌煥然一新,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不少到陽山旅游的珠三角客人發出感歎。陽山縣自去年來斥資12億元實施67項琉璃瓦城建工程,一大批城市建設重點工程相繼上馬。目前,陽山縣城建成區面積已達11平方公裡,比2006年擴容50%,初步顯現“路寬、街淨、樓靓、景美”的亮麗效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