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湖南長株潭三市核心昭山風景區的昭山古寺落架大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修繕後的昭山古寺將重現唐宋風采,成為昭山一道全新的風景。
昭山古寺原名昭陽寺,唐代時叫昭山禅寺,宋代時稱昭陽殿,明清時叫昭山觀,歷代都是昭山的主要勝跡。1982年被公布為湘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稱為昭陽寺。1984年,經湘潭市宗教事務處批准,恢復為宗教活動場所,現為佛教寺院。
該寺住持行變法師介紹,昭山古寺始建於唐初年間,千余年來幾廢幾建,尤其在文革時期遭到極大破壞,精美佛像及莊嚴殿堂蕩然無存。現今的寺廟是上世紀80年代初,由湘潭市佛教前輩紹宗法師率眾逐漸恢復的。因為條件所限,上次修繕的寺廟空間相對狹小,設施陳舊簡單,而且經過30多年的風雨洗禮,部分牆體出現破損,有的甚至成了危房,已不能滿足信眾宗教活動需求,更不能滿足游客游覽觀賞的需求。
“無論是出於對歷史負責,還是由於現實需要,對古寺進行落架大修都十分必要。”行變法師介紹,昭山古寺落架大修項目於2014年11月22日破土動工,預計建設工期一年左右。
2014年10月23日,《昭陽寺落架維修工程勘測設計方案》獲得湘潭市文物局批復,當地文物專家分別對方案進行多次評審論證。他們一致認為:該方案是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設計的,尊重了昭陽寺的歷史、文化,兼顧自然環境,總體方案切實可行。昭陽寺要定位古建築,以佛教為主,兼顧道、儒歷史遺留;要正本清源,恢復其極盛時的歷史原貌;對原有文物要加強保護,堅持修舊如舊的原則。
為做好古寺的落架大修,昭山風景名勝區還制定了專門的大修方案。經過梳理,古寺內共有古碑20塊,古磚173塊,石頭雕刻等其它珍貴文物10余件。“這次拆除的部分是昭陽寺現存建築由1983年-1993年陸續重建部分。我們會對古寺文物進行妥善保存,大修完成後,再進行集中展示。”該景區負責人介紹。
根據專家建議,該區還制定了《昭山古寺周邊古樹名木及生態環境的保護措施》,堅持就地保護、原生態保護、古樹名木復壯及生態修復原則,對古樹名木和生態環境進行保護。
據悉,昭山古寺落架大修項目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並邀請西安壹界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進行深化。新昭山古寺將按照“以點帶面”的思路,突出唐宋精巧別致風格,融入湖湘及昭山地方文化,凸顯佛教文化與內涵,揉合南方佛教元素,既莊嚴宏偉,又精致婉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