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如何打造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

如何打造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

日期:2016/12/14 10:21: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提要:

  ● 政策是最大的機遇,是重要的資源,是巨大的推動力,是潛在的生產力。

  ● 西藏旅游業發展要打破交通瓶頸。

  ● 西藏要真正樹立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改革開放的春風催生了西藏旅游業,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西藏旅游業實現了“三級跳”,已經成為西藏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僅2011年1至8月份,全區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621萬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22.1%;實現旅游總收入634103萬元,同比增長42.7%。

  作為一座旅游資源的寶庫,西藏在保護藍天碧水的同時,如何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領略到西藏的魅力,如何讓西藏這座寶庫震撼世界?建設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西藏准備得如何?西藏旅游部門如何以“突出高山、雪域、陽光、藏文化”為主題,做好中心主題下高端、精品、特色旅游線點?如何解決當前制約旅游業更高層次發展的問題?對此記者近日采訪了自治區旅游局副局長王松平。

  政策先行,直面千載難逢發展機遇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明確要求,做大做強做精特色旅游業,將西藏打造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陳全國書記在區黨委七屆九次全委(擴大)會議上明確提出‘突出高山、雪域、陽光、藏文化’的主題,做大做強特色旅游業和文化產業。”王松平認為,黨中央的特殊關懷和一系列決策部署為發展西藏旅游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陳全國書記的一番講話,再次體現了自治區黨委、政府做大做強旅游業的信心和決心,當前西藏旅游業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西藏旅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追溯西藏旅游業的發展,卻是一波三折。

  1980年,西藏僅有一家可接待海外旅游者的招待所,床位不足100張。1984年,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國家開始投入資金發展西藏旅游,這是西藏旅游業的起步階段;1990年至2004年,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都把發展旅游業作為西藏發展的重點進行安排部署,有關部委還幫助西藏制定了旅游業發展中長期規劃,自治區黨委、政府也對旅游業發展高度重視。這期間,西藏初步建立了較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

  2005年至今,中央再次下發文件,強調要大力發展旅游業,精心培育旅游精品,以旅游業帶動農牧民增收和相關產業發展。而隨著青藏鐵路通車,以及林芝、阿裡、日喀則機場的通航,旅游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初步建立了支柱產業的地位,並正在著力發展成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

  旅游產業的深入發掘,離不開政策的扶持。縱觀西藏旅游業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沒有黨中央對西藏的特殊政策扶持,對旅游業發展的大力支持,西藏的旅游業不可能走到今天。

  王松平說,政策是最大的機遇,是重要的資源,是巨大的推動力,是潛在的生產力。政策用好了,西藏旅游業的發展就會乘勢而上、日新月異;政策用不好,西藏旅游業的發展就會痛失良機、舉步維艱。西藏旅游部門將抓住機遇,努力打造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

  打破瓶頸,做大做強做精西藏旅游業

  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往往也是問題的凸顯期。

  2011年,西藏旅游業呈現井噴式發展,這種超速發展帶來一系列連鎖效應,巨大的人流、物流對西藏旅游業的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提出了考驗,也暴露出了我區旅游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2011年8月中旬,自治區旅游產業發展協調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分析我區旅游高峰期面臨的一些具體問題。會議指出,當前,進出藏交通“瓶頸”突出。雖然我區立體交通體系已經形成,但在旅游旺季,無論是飛機、火車,還是客運班車都不能完全滿足進出藏旅客的需求。同時,部分旅游景區的接待承受能力也非常緊張,景區的一票難求給西藏旅游發展提出了新的問題。

  王松平感慨,說到底就是要針對焦點問題做工作。目前,西藏旅游業發展首先要打破交通瓶頸。應增加現有航班,允許更多航空公司運營進出藏航線;開通主要旅游城市直飛拉薩、林芝、阿裡、日喀則航線;充分發揮直線航空服務的優勢,開通區內航線。同時,增開列車班次,從根本上改變“出國容易進藏難”的局面。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王松平分析,“一流資源、三流服務”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影響了旅游產品的檔次和品位,制約了旅游產業素質的提升;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服務質量有待改進;旅游企業管理權限分散,無法形成促銷合力等,這些因素都制約著西藏旅游業的發展壯大。

  就如何消除制約我區旅游發展的多種因素,王松平說:“自治區旅游部門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方面的問題。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協調交通、民航、鐵路等部門解決進出藏難問題,打破西藏旅游的交通瓶頸;要擴大產業規模,做大西藏旅游業,力爭到2015年末年接待游客達到150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180億元;要提升產業素質,做強西藏旅游業,到2015年,努力形成以大中型骨干企業為支撐的‘吃、住、行、游、購、娛’有序發展的旅游產業體系,營銷有力、結構合理、跨越式發展的旅游市場體系,與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相銜接,符合西藏實際的旅游服務標准化體系;要提高發展質量,做精西藏旅游業,加快產品升級改造,圍繞‘高山、雪域、陽光、藏文化’的主題,發展高端旅游、精品旅游,深度開發特色文化、自然生態旅游資源,逐步形成品牌體系化、功能多元化和市場高端化的目的地產品體系。力爭全區旅游產業經濟效益占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西部領先水平,實現旅游產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50%以上。”

  加強管理,樹立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

  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應該是什麼樣的?要達到哪些條件?西藏還應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來樹立起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

  王松平介紹,所謂“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應該具備特色突出、形象顯明、環境良好、交通便利、設施完備、管理規范、服務標准化、市場國際化、發展社會化,具有獨特的旅游吸引力,能夠滿足中外游客旅游需求條件。目前,西藏已經為建設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打下了堅實基礎,但要真正樹立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還有許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下一步,西藏旅游部門將著力開展好建設、管理、服務大提升活動,解決目前旅游市場存在的各種問題,淨化市場;因地制宜,抓好旅游資源項目的促銷和營銷工作,塑造優質旅游產品品牌;充分利用對口援藏的有利條件,大力實施人才興旅工程,造就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勤政廉潔的高素質旅游干部職工隊伍,以適應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本著“在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在開發的基礎上保護,堅持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為先”的原則,開發旅游資源項目,合理、科學地利用自然生態旅游資源;旅游部門主動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環境,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幫助企業培育健康的市場環境,培育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旅游企業集團,努力擴大產業規模,全面提升產業素質和發展質量。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西藏將充分利用地處世界屋脊所孕育的特殊地理構造和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以全新的觀念謀發展,精心培育“高山、雪域、陽光、藏文化”旅游品牌,著力打造以藍天白雲為主體,開發細心潤肺的“淨土之旅”,清風明月的“高原賞月之旅”;以雪山冰川為主體,海拔6000米以下的登山軟探險“巅峰之旅”、冰清玉潔的“白色童話世界之旅”;以綠色峰極為主體,開發昌都、林芝地區最高綠色植物分布區域的高端生態旅游產品、高原奇花異樹的深度節慶游;以草甸牦牛為主體,打造藏西北“高原野生動物觀光園”,深度發掘“高原之舟”等靈性動物與草甸觀光相結合的原生態大眾旅游產品;以藏文化為主體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勝古跡、民俗風情游,做大做好做精西藏文化遺產延伸的文化產業鏈,使西藏旅游產品更加豐富完善,更具參與性和游樂性,更具吸引力。

  王松平坦言,“世界屋脊・神奇西藏”的旅游主題形象正逐漸深入人心,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地位得到了快速提升,西藏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標指日可待,我們將調動一切有利於西藏旅游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積極因素,切實把握目前的大好時機,將西藏的旅游事業做大做強,促進西藏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