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稀罕老建築寧武故居驚現沈陽

稀罕老建築寧武故居驚現沈陽

日期:2016/12/15 0:57: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住在二經街20余年的陳先生,竟不知道在馬路對面小區裡還有一處老建築。而這座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老建築卻在北二經街靜靜地矗立了八十余年。8月15日,沈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組成員、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向記者披露,該建築就是著名的愛國人士寧武的故居。

  北距軍區政治部幼兒園10米

  寧武故居目前的門牌號是:北二經街20-2。具體地點在沈陽軍區政治部幼兒園南面右手胡同裡,距沈陽日報社僅幾百米遠。記者觀察中發現,該建築南側部分房間以及包括房門在內的部分建築,已經停用,變得有些破舊。建築原房門朝東,附有五級緩步台階。北部房間裡仍住著兩戶人家。

  據李聲能介紹,該建築的最早營建者目前無法考證,但可知的是早期這裡曾居住過一名日本軍官。寧武過世後,寧武後人曾在此居住過一段時間,但早已搬離,因此附近的居民對該建築沒有太多了解。

  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日式風格建築

  從該建築特點看,完全由青磚構建,有些日式風格。整幢樓房貌似平層起脊建築,但實際上,房屋南面部分屬平層,而北部卻建有很高的閣樓,類似雙層建築。另外,從門窗看,也體現著日式建築的特點。

  對此,記者提出問題:上世紀20年代的日式建築是否與日本軍官的居住史產生沖突?李聲能表示這並不沖突。1931年以前在沈陽也有不少日本人居住,在此工作和經商。這樣的建築在沈陽還有,但為數不多,尤其具有這樣新奇特點的建築就更加稀少了。

  寧武曾代表孫中山與張作霖談判

  據遼寧省政協有關史料記載,寧武,曾用名寧孟言。1885年出生於遼寧海城,1908年5月加入中國同盟會。從此追隨孫中山先生,致力於民主主義革命。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寧武是早期黨員之一。1919年秋,孫中山委派寧武為聯合張作霖的代表,促成孫、張合作。1922年,寧武任張作霖副官,後又任張學良顧問。1924年1月,寧武作為奉天省代表參加了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九一八”事變後,寧武積極支持東北流亡青年學生的抗日救國活動,並多次勸說張學良奮起抗日,收復東北失地。抗戰勝利後,以寧武、莫德惠、高崇民、閻寶航為首的東北愛國人士,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在重慶成立了東北政治建設協會。此後,寧武為國內和平奔走呼吁,並於1946年開始從事迎接上海解放的地下工作。

  1949年9月,新中國誕生前夕,毛澤東主席致函寧武,請他作為特邀代表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10月,寧武當選為民革中央常委,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75年逝世,終年90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