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兩幢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宅下修建地下停車場有市民質疑

兩幢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宅下修建地下停車場有市民質疑

日期:2016/12/15 1:18: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有媒體報道南京市正在兩幢民國時期遺留下來的老宅下修建地下停車場。對此,有市民質疑在老宅下面挖洞建停車場是在“坑”文物。8日,項目設計負責人、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對該項目進行了解釋說明。周教授表示,在保護好的前提下,“歷史建築應對城市發展有所作為”。

   被“坑”的兩幢民國老宅是北京西路57號和天目路32號,兩幢樓分別建於1937年和1946年,其中一幢還曾是原國務院參事李世軍的居所。像這樣對歷史建築的地下空間進行利用,在南京還尚屬首次。

  周琦介紹,現在南京有1500多幢民國建築,在保護這些建築時,往往是連建築物周邊的一片區域一起保護起來。加上這些歷史建築在建設時並沒有考慮到未來的城市狀況,所處位置又往往位於人口稠密區,導致周邊的人地矛盾較為突出。對此,周琦等人想到了對歷史建築的地下空間進行利用這一解決方案。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歷史建築如果只是靜態保護一點都不作為的話,對城市的土地利用是很不利的”,周琦說。隨後,他又以略帶矛盾的語氣補充道“我的思想是偏保守的,對於歷史建築能不動的希望盡量還是不要動,但合理的利用還是應該的。”

  據周琦說明,類似的工程其實在國內外早已有先例。2003年,上海就曾為了城市發展將著名的上海音樂廳平移了66米。法國更是將原皇宮盧浮宮的地下挖空,作為游客的游覽入口。“文物保護不能一刀切。什麼都不動,什麼都不讓動,那也沒法保護好”,周琦感慨地說道。

  為了保證兩幢歷史建築不受破壞,周琦及其同事們做了大量工作。在工程開始前,專家們花了一年以上的時間對項目進行評估,並召開了5次專家評審會。期間曾有人提出將兩幢老宅拆掉後原樣重建,遭到了周琦的反對。“雖然拆了再建能省下250萬,但那終究是假的。能保護的,我還是想盡量保護”,周琦表示。

  目前,整個項目已經完成了一半,周琦也不時會去現場看看。根據他的設想,項目成功後,他還會繼續推廣這一方法,讓這些過去的建築依然能為現在做出貢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